轻轻翻开历史的扉页,一转眼,长治县已经解放70年。70年来,长治县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经历了风风雨雨,创造下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 70年前,刚解放的长治县到处满目疮痍、一贫如洗。但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长治县人民鼓足干劲儿,又以饱满的热情掀起大生产热潮,其典型经验登上了《人民日报》。六七十年代,长治县创办农业合作社成为全国先进典型,全县掀起大办“五小”工业的热潮,再度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八十年代,长治县成为山西省工业基础最雄厚的县份之一,连年夺得上党地区工业综合经济指标第一。“海棠洗衣机,至诚通天”的广告语,铺天盖地地占据了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间。进入21世纪,长治县各项工作又阔步走在全国前列。从免费公交的开通到养老金全覆盖,从15年免费教育到全面普及的新农合,从干净整洁的城乡环境到衣食无忧的居民生活……我们每一个长治县人无不感到骄傲和自豪。今天,“开放开明大志大气”的34万长治县儿女,正按照省委“六大发展”和市委“五五战略”的部署,在长治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把长治县打造成太行山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转型发展结硕果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长治县曾是山西省的轻工强县、经济大县,有许多叫得响的名牌企业和产品,如海棠洗衣机、长河锅炉、长鹰起重、飞华电器、砂轮机、电焊机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曾经让长治县人倍感骄傲的企业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随着煤炭市场形势的好转,以煤炭为主导的资源型经济唱起了主角,形成了“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煤炭产业成为长治县的主要经济支撑。煤炭资源今天离不了,明天靠不住,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走转型发展之路。 当转型发展的号角吹响三晋大地时,长治县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科学规划,果断决策,合理布局。他们在理念上超越,在思想上创新,在项目上发力,用自己的实践找到了“出路”——政策上与北京对接,综改上与天津对接,产业上与上海对接,市场上与广州对接,走出了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子。着力打造出了以成功汽车制造、振东健康医药等企业集团为首的大型企业,以雅瑞地毯、捷成数控、潞安安太、惠丰特车为主的中型企业,以康寿园面粉、美国诺卡汽车零部件制造为主的小微企业;精心培育出了科工贸产业聚集区、农产品物流园区、现代医药健康园区、新型工业创业园区,目前,全县60%以上的企业在园区落地,形成抱团发展、集团发展、聚集发展的良好态势。 尤其是近年来,长治县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六大发展”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市委“五五战略”,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有序开展。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1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37亿元,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7.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13100元、24921元。长治县已成为上党地区充满经济活力、富有人文魅力、最具投资潜力的一方热土。 科技创新显威力 转型发展的关键是项目。建设什么样的项目?引进什么样的项目?长治县坚持的原则很形象:引进“科技鸟”,不要“脱毛鸡”;宁可没有项目,也不上“淘汰项目”,坚决不上“污染项目”。 为此,他们瞄准高科技、高就业“两高”方向引进项目,加强与高校对接,重点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广的企业和项目—— 2012年科技部攻关项目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落户易通环能,全国第一台低温发电机组于2012年10月下线进入市场; 日盛达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3亿元的年产500兆瓦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已实现点火投产,带动了多晶硅、光伏组件、太阳能终端等配套企业集聚; …… 与此同时,该县还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等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高端对接,在城市规划、工业布局、新型材料、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加强了合作,形成了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项目创新引进体系。 同样,为确保“高端”,长治县采取联姻高校、上市公司和国内外行业领域专家的 “三联”方式,在上百个项目中,从筛选、环评、审批、立项、落地等事项中,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实施了“四个高端对接”:政策与北京对接,综改与天津对接,产业与上海对接,市场与广州沿海对接。 同时,长治县县委、县政府采取项目集中审批制,对新上项目进行现场签字盖章批复“一站式”接纳服务,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超前办理,确保了高科技项目落地生根。 中小企业现活力 近年来,长治县按照“园区集约集群化、经济发展生态化、企业服务精细化”的发展思路,通过规划建设创业园区、制定民营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举措,强力推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县共有各类中小微企业1120余家。其中,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90多家,已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华南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是该县非煤产业发展的重点企业,是全省最大的包装纸生产企业,也是全市唯一一家利用回收废纸为原料的造纸企业,年可回收利用废纸15万吨,产品符合国家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政策。经过4年的发展,华南纸业走出了一条资源循环综合利用的变废为宝之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司在天津股权交易所的成功挂牌上市,成为全市第一家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该县中小企业迈进资本市场的第一步。 建于南宋乡西沟村的美国·诺卡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美精密铸件的大型供货商,客户遍及美国、墨西哥、欧洲等国家。2014年落户长治县之后,经过半年多的施工建设就投入到了生产销售中,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2500万元,计划再投资500万元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投产达效后,年产量可达2800吨,年产值可达3500-4000万元,为当地上缴税收250-280万元,安排剩余劳动力200余人。 日益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原山西康寿园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有机农产品种植、食品精加工、冷藏配送、直营连锁专卖及生态食品研发生产为一体的现代生态科技企业。经过24道工序研磨而成的“康寿园”、“美在其中”两大品牌面粉,取得了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HACCP食品安全认证,年投放市场量达4万余吨,并以其麦香浓郁、香溢可口赢得了良好的市场信誉,得到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市场占有率达到13%,现已成为晋东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一流、工艺最先进的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公司在香港股权柜台交易市场(香港OTC)成功挂牌,成为全市首家登陆境外资本市场的本土民营企业,为日益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该县对新入驻的企业在协调用地、资金支持、税收奖励、信息服务、代办证照手续、用工、运输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确保中小微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科学的决策、超常规的发展举措和实干精神,使得长治县中小微企业发展好戏连台、亮点频现。不断涌现出的大项目、好项目为该县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聚势占领了全县发展的“高地”。 城乡面貌换新颜 近年来,长治县按照 “一轴两区三带”、“一城五镇五十村”的建设规划,进一步延伸城际快速通道,通过打通市区—县城—荫城的城乡发展大动脉,着力建设以“五纵十横”为主体框架的北部城市区和以荫城为次中心的南部城镇区。全力推进以县城为中心、以5个重点镇为节点、以50个中心村为辐射的“155”城乡一体化工程,引导人口集中和产业集聚,大手笔融入“1+6上党城镇群”,实现同城发展,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 “一轴”,就是贯通全县南北的城际快速通道。“两区”,分别是城市区和城镇区。“城市区”,是指县城以北与长治市区同城对接的区域。“城镇区”是指县城往南的六个乡镇(区)。其中,“城市区”就是正在规划建设的 “大县城”。“一城五镇五十村”是以县城为中心,以荫城、苏店、贾掌、八义、南宋为次中心,将全县254个行政村规划整合为50个左右的中心村。目前,长治县的城镇化率达到了70%。 荫城“次中心城镇”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要素加快集聚。振兴新区实现“就地城镇化”,与荆圪道村进入“全国美丽乡村”全省30强。“全县一座城”理念深入人心,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生态环境更加优美,荣获“省级园林县城”称号。 与此同时,对横贯县境的陶清河生态环境进行了整体修复。陶清河是长治县的母亲河,全长36.5公里。2013年以来,长治县全面开启“扮靓母亲河、美丽长治县”陶清河生态治理工程。通过湿地保护、水库治漏、植被修复、园林清理、景观建设等工程项目,达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效果,着力打造绿树环绕、山水相依的“绿色生态长廊”,形成一条观光旅游、假日休闲的生态经济带。 在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长治县在“文化强县”上大做文章,随着连续六届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天下都城隍景区”已成为华北地区乃至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同时,该县通过大力实施文化品牌、艺术精品、文化体系等系统工程建设,着力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独特文化内涵的旅游品牌,让文化资源“舞”起来。目前,一条以天下都城隍为核心,以环线旅游公路为纽带,链接荫城古镇、老雄山、南宋五凤楼、振兴新区、天下都城隍、陶清河流域、黎都公园、海子河游园等景点的旅游线路已贯通。 民生事业暖民心 让人民群众不断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从而更加健康幸福地生活。 2010年以来,长治县县委、县政府把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向了民生领域。大力推进全民教育、全民就业、全民养老、全民医保“四个全民”工程。目前,免费公交已顺利开通六个年头;实现了幼儿到高中“十五年”免费教育的全面普及;率先在全省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实现了城乡医疗保障全覆盖;率先在山西省实施了“冬暖工程”,对县城居民实现了集中供热,对农村居民每户每年免费供应1.5吨煤炭,实现了冬季取暖全覆盖。同时还在村村通水泥路、农村卫生院改造、中小学校舍改造、饮水安全、便民超市等方面实现了全覆盖。这里已经成为了三晋大地充满发展活力、具有发展潜力、富有人文魅力的“太行明珠、幸福之都”。 为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长治县每年都要将民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列为政府的利民惠民实事,每件实事都由一名政府领导亲自负责,安排一个牵头单位具体落实,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 从工业到农业,从经济到民生,一系列政策、项目的实施,加速了长治县的产业转型,促进了长治县的经济平稳发展,作为山西省首批确定的扩权强县和市级转型综改试点县,他们不断完善综改行动方案,以标杆项目、标杆企业、标杆园区为引领,把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放在重要位置,为实现“富民强县”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长治县县委、县政府和长治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黎都大地将更加生机勃发,黎都儿女会更加美满幸福! 光荣榜
●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级卫生县城●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人口计生工作先进县●全国首批低碳国土试验区●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县●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全国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曲艺之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