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翁 剑 通讯员 王春喜
随着气温逐渐回暖,春耕备耕正在平舒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广灵县加斗乡西姚疃村党员活动室里,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正在一起谋划着今年的“农事”。村党支部书记焦进江说:“眼看到了春耕时节,这‘农事’可不等人呀!种什么?怎么种?大家伙要早做打算。”
“我觉得还是种架豆吧。去年,进江种的大棚架豆收入可比种植大田玉米多多了,他通过一年的摸索也积累了不少种植架豆的经验,我看咱村发展架豆种植一定行。”村干部张德本第一个发言。一时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谈论了起来……
西姚疃村位于广灵县城东南,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长期以来,村民以种植玉米为主,增收渠道单一。焦进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村干部年龄严重老化,干部思想保守,村里没有形成增收的主导产业。
面对村里一穷二白的乱摊子,他首先从解决贫困户“如何脱贫?怎么脱贫?”的问题入手,带领村干部深刻钻研扶贫政策,西上应县、东下蔚县实地考察蔬菜种植项目。
考察回来后,他决定充分利用西姚疃村水浇地多的优势发展架豆种植。没人种,他就个人自筹9万元建起6栋蔬菜大棚,带头发展大棚架豆种植,并带动村里有蔬菜种植技术的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起种植架豆。他一边搞种植一边跑市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架豆长势喜人,当年每栋大棚净收入5000多元。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结合‘六个破除’方面,我们村的村民普遍也存在‘因循守旧’‘随遇而安’‘等靠要’等思想,如何让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转为‘我要脱贫’?我觉得首先要解决村干部长期以来存在的保守思想,才能引领村民逐渐改掉一些错误的思想。去年种植架豆获得成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今年,全村种植架豆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现在已经有60多户村民自发准备种植架豆,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焦进江对发展架豆种植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
今年,位于村北的120亩耕地已经被规划为加斗乡的架豆种植基地,这里将新建蔬菜大棚67栋,带动东姚疃、西姚疃、登场堡三村的60多户贫困户,通过发展架豆种植实现脱贫摘帽。在架豆种植基地建设工地现场,村民们已经开始平整土地,做着大棚建设前的准备工作……
如今的西姚疃村,通过乡村提升工程,村容村貌、户容户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变宽了,环境变美了,原先的脏乱差已经成为过去。新建的健身广场上,村民们正伴随着欢快的音乐,扭着喜庆的舞蹈,幸福的生活映在每个人的脸上,村民们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