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忻州消息 秋日的艳阳下,满地橘红色的醋溜溜堆在偏关县南堡子乡政府附近的空地上,一群手里攥着一沓钞票的群众正喜气洋洋地数钱。小庄窝村的王勇握着钞票,乐着说:“没想到这醋溜溜也能卖成钱,我们上山砍下,有人专门收购,最近差不多每天都能有600多元,这是刚结算到手的现钱”。说完乐呵呵地晃了晃手中的钞票。
近年来,偏关县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指示和要求,结合“一县一策”专项扶贫政策,紧盯贫困户脱贫增收、做强做大脱贫主导产业导向,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寻求符合县域特点的最佳经济作物。由于沙棘(俗称醋溜溜)属于药食同源植物,而且根系发达,能固氮肥土,在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减灾增收等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具有耐寒、耐旱、耐贫瘠等优点,非常适合偏关县种植,于是实时制定出台了《2018-2020年沙棘脱贫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经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10万亩沙棘脱贫主导产业提前一年全部完成建设任务。项目涉及全县9个乡镇114个村委,建档立卡贫困户4464户11243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44.67%,贫困户的人均占有面积2.9亩。一亩荒地只需栽种沙棘120-150棵,4-5年即可成林,栽植3年后亩产可达240-300kg,按2018年偏关市场收购价每公斤2元计算,亩收入480元-600元,项目区贫困户年人均可增收1392元-1740元。
沙棘种植将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融合,项目的实施建设不仅壮大了偏关主导产业,有力助推脱贫攻坚,还促进了产业化发展。(孟建国 高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