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全山
悠悠税月,与税同行。蓦然回首,变化的是青春的容颜,不变的是耕耘的初心。今年69岁的我,是一名从税30年的税务老兵,亲身经历了多次税制改革,深切感受了这些年来税收事业的快速发展,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思绪又把我带回那抹心爱的税务蓝。
1977年,我光荣地成为了财税大军的一员,内心感到无比激动,我深知这也意味着需要肩负起“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从我到财税所工作的第一天,就向老同志请教“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收税人”,当时我每天跟随忻州解原公社的老所长索黄银到各村进行查账,他对工作、对事业认真负责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一直是我心中学习的榜样,从他身上我明白了合格的税务工作者就要服务好每一户纳税人、落实好每一项税收政策、收缴好每一笔税款,这也成为了我一生坚守的初心。
参加工作以来,我先后担任过农村税务专管员、集贸税务所所长、车站税务所所长,征收过屠宰税、牲畜交易税、农业税、工商税,面对的群体也是越来越复杂。
记得1989年,在我担任豆罗税务所副所长时,由于市场疲软、三角债严重、企业之间购销不信任,部分企业面临无业务停产状态。“企业兴则税源旺”,如果企业关闭税源也会断,为确保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我便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穿针引线帮助忻州市铁厂、晏村铁厂、田村水暖厂等三家企业解决供销所需,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培育了税源,仅忻州市铁厂一家就增加产值6万多元,增加税收2000余元。当年不仅圆满完成了税收任务,我也因此被当地群众誉为“企业的贴心人”。
为了有效控制税源,完善征管模式,提高办税透明度,我一直思索如何平衡税负,经过不断实践和思考,创造性地提出了保本倒算,实行测算营业额的办法,有效解决了个体工商户点多面广、营业额难以掌握、税负不合理的问题,大幅增加了税收,典型做法在全区税务系统进行了全面推广,征收管理经验在山西省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播出。
从小因家庭困难未能接受规范的学校教育,但艰苦岁月让我懂得知识改变命运,因此对任何学习机会我都倍感珍惜。参加工作后,我始终没有因为工作环境的变化和年龄增长而放弃学习,做一名合格的税务工作者,仅凭一腔热情而没有过硬的业务本领显然是不够的,1991年我自学考取了山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财务会计专业,系统性学习财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解决能力不足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税收工作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过去的算盘变成了计算机,面对新的挑战,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充实自己,眼睛不好,记忆退步,我就坚持一点一滴地学,一遍一遍地看,经过不断地练习,终于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操作、公文处理、税收征管系统、执法核查系统等基本应用操作,成为了机关工作的多面手。
2012年1月,我正式退休。身边的朋友都劝我享享清福,但自己对奋斗过的热土满是不舍,于是主动请缨,经组织考察后担任起了忻府区税务局老干部第一党支部的支部书记。7年间,组织支部学习、发放党建刊物、组织体检、收缴党费、领取发放福利成为我的日常工作,同时每年都要分批深入到分散居住的老干部家里走访,主动去慰问住院的退休老干部,带去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大家常说,“老米,你真是比没退休的人还忙的大忙人”,我心中却全是满足感。
2019年税务总局将“确保减税降费落地生根”作为税收工作的主题,我主动请缨,担任起减税降费义务宣传员,为老干部们挨家挨户发放减税降费明白卡,和“老伙伴”们共同学习国家税收政策,向熟识的街坊领居和纳税人宣传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我也因此在新税务机构成立后的第一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虽然我老了、行动不便了,但我还能继续为税收事业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我相信这一定是送给党和国家的最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