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泽萍
这段时间,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临县碛口古镇刚刚启用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碛口试验段,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观景平台,吸引了众多自驾游游客停下车来赏景漫步,这段旅游示范路也成了碛口景区游客必到的“网红”打卡新地标。得益于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试验段的建设,碛口古镇已举办了吕梁文学季碛口分会场、第四届中国古村镇大会等活动,景区的影响力大幅提升。
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近年来,我省把“四好农村路”和三大板块旅游公路建设作为一项最普惠、最公平、最基础的民生工程实施推进,并以此为载体,着力打造农村公路升级版,把全省壮美景观连起来,让山村百姓富起来,有力地支撑了全省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转型发展。
全省域谋划“地上”旅游“大蓝图”
2019年10月15日上午,长约1539公里的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公路首批建成路段启用仪式在晋城市沁水县举行。
这是继去年开工建设了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公路吕梁碛口、临汾乾坤湾2个试验段后,今年全面启动的“黄河一号”“长城一号”“太行一号”3条旅游主线及部分重要支线、连接线项目建设。
依托得天独厚的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资源,近年来,我省深入挖掘“地上”资源,高标准规划设计并实施了“黄河一号”“长城一号”“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建设,从转型发展上下足功夫,全力将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
旅游业要发展,交通是关键。三个一号旅游公路规划,覆盖全省11市的117个县(市、区),规划建设总里程达1.3万余公里。计划用10年时间,构建主线串联、支线循环、连接线成网的“城景通、景景通”全域旅游一张网格局。未来这三条路,将连通与覆盖174个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726个非A级旅游资源。
为了保障建设资金,根据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还共同制定了《“四好农村路”和三大板块旅游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办法》。
在这个管理办法中,创造性地明确了两个方面工程建设的投融资模式。
在旅游公路方面,提出了“省市补助+政府债券+PPP”或“省市补助+政府债券+县级配套”的模式,建设期为五年。其中,省级补助资金占18%,市级补助资金占10%,政府债券占40%,剩余32%的建设资金由各县视财力和项目情况自主选择政府全额投入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解决。
“四好农村路”方面,延续以往政策,充分发挥市、县政府主体责任。在“四好农村路”资金筹措方面,提出了“政府补助+PPP”模式。其中,安排省级补助资金达到25%,市县两级财政补助达到35%,剩余40%的建设资金采取PPP等市场化方式筹措。
通过创新筹融资模式,有效破解了农村公路的资金难题,打开了工作局面。截至今年9月底,黄河一号、长城一号、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已累计开工2928公里,建成1774公里,完成投资186.6亿元,有效连通A级及以上景区38个,覆盖非A级旅游资源91个。
“交旅融合”打通深山经济脉络
路窄弯多,崖壁陡峭,经常是还没到目的地,就在持续的晕车中了。这是记者对左权县之前的路况印象。左权是革命老区,麻田八路军总部旧址、十字岭左权将军殉难处这些景区都在深山里,虽然是非常好的红色旅游资源,但因为交通不便,每年接待的游客并不多。
如今再走左权,还泛着黑色油光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如蜿蜒旖旎的黑色绸缎盘亘在植物茂密的山中,很是养眼。
太行山深处的左权县麻田镇泽成村贫困户有277户,贫困人口占到全村人口的一半。“我们这里无论种啥庄稼,收成都不行,现在全村改变种植结构,全部种上了核桃。”村党支部书记赵富生对记者说。
太行山旅游公路支线上口——泽城线修好后,村里的贫困户也动起了搞旅游的念头。4个贫困户准备联合开发紫云山旅游区的漂流项目。旅游公路不仅能将农民们种的核桃卖个好价钱,还可以让他们再多条致富渠道。
(下转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