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的城市提档升级攻坚战紧紧围绕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以解“四难”为突破口,补齐城市服务功能短板。通过市场化新建便民市场17处,已开工11个,完工并投入用营3个,解决“买菜难”;通过增量存量并举,逐街施划、逐店协调,规范停车秩序,解决“停车难”;新建17座公厕全面开工,10座以完工,并投入使用;城区122家机关、事业、服务单位厕所全部实现对外开放,解决“如厕难”;突出六纵六横主干道,分类整治,全面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5.2万平方米,取缔各类箱柜等城市家俱,规范城市秩序,解决“规范难”问题。
与此同时,从根本上解决历史欠账和遗留问题,让美丽宜居的新晋中少留遗憾,多存美好记忆。
加快旧城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群众满意度。投资89亿元实施了20项旧城片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新改善。按照“抓重点、攻难点,先治乱、后提质”的工作思路,晋中市对市城区965个小区开展环境综合治理,进行了路面平整、墙体粉刷、线路规整、清除四堆等工作。完成新集花园等70个老旧小区的改造,清理生活建筑垃圾25.2万方,硬化小区地面203处12.5万平方米,修补小区绿化带1.5万平方米,市城区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加快“便民市场”建设,解决群众“买菜难”问题。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晋中市规划利用三年时间在中心城区建成便民市场70处。主要采取政府投资建设、政府和企业合作建设、住宅小区配套建设、民间资本建设四种方式,既有上海华联公司建设的高标准市场,也有个人投资建设的简易市场和小区配建的超市、便利店等。目前,晋中市城区已建成便民市场36处,今年新建17处便民市场,占地约154.6亩,建筑面积约120.4万平方米,预计提供摊位1200余个,现开工11个,开工率64.7%,3000多个马路摊贩入市经营。明年计划再新建17处,届时,可提供经营摊位8000多个,市城区可实现500米至1000米步行生活圈全覆盖。建成满足城区居民10分钟左右可采购生鲜食品、基本生活用品需求的便民市场服务体系,逐步实现便民市场基本全覆盖,逐步建立方便快捷的特色市场服务体系。
新建供水、供热、供气管网1291.5公里,已经完成任务的416.6%,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203万平方米,完成任务的343.7%;实施汾河流域8座污水处理厂提效改造(6座已完工,2座预计年底完工),全市供水、供热、供气普及率,污水处理率达到100%、96.39%、94.39%、96.3%。市城区龙城大街区域水系综合治理全面开工,完成总任务的35%;完成小街巷改造7条,正在推进1条;完成无障碍改造6条4.5万平方米,周边27个村约300万平方米加入集中供热,“三供一业”153万平方米供热移交改造基本完工,85个小区3.2万户供水维修改造工程全面开工,解决居民用水、用热“最后一公里”问题。
做足生态文章,打造宜居家园。大力实施城乡绿网工程、海绵城市建设,相继建成晋商公园、顺城公园、潇河湿地公园、百草坡森林植物园等16个支撑城市绿化骨架的大型公园,建成蕴禾绿苑、轻纺美苑等42块群众门前绿地,实施迎宾街、蕴华街等30条城市道路绿化。目前,晋中市城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4.12%,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达0.12(超过创园0.06的标准),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100%,道路绿地达标率81.2%,城市绿化满意率达81.6%。
与此同时,晋中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始终将彰显特色作为工作的前提和目标来抓,首先是传承历史,在城市建设中避免大拆大建、一拆了之,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妥善处理好传承与创新、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把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使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特点,避免了千城一面;其次是延续文脉,坚持将历史文化元素延续下来,保存下来,力求在每一条街巷、每一幢建筑、每一个门店中注入晋中元素,留住记忆乡愁。立足于这个原则并由此而建成了晋商公园、顺城公园、潇河湿地公园、“晋华1919·中国营造大坊”、139记忆等一批文化特质鲜明的晋中“城市名片”。
2019年10月,晋中市在接受国家园林城市创建验收组实地验收时,受到专家组充分肯定,指出晋中两大明显变化,一是城市面貌更加清爽,二是城市绿量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