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某私募基金赵晶分析认为,去年是公募基金大丰收的一年,也是很多崇奉价值投资的投资者,拿着茅台、平安、格力、美的躺着大赚的一年。然而,鼠年的市场可能不会再那样简单,践行价值投资的理念,需要更深厚的功力才能获取令人满意的收益。赵晶在此给投资者提出几点建议:
一、持续学习。资本市场瞬息万变,想要在“聪明人”当中做到更好,那就需要不断的学习。类似期权这种新交易品种,很多投资者虽有接触,但大多数没有系统学习钻研。在未来的资本市场中,期权这类很好的既可用作交易目的、也可用作风险对冲的衍生工具,会得到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其规模也会越来越大。再比如一些行业的深度挖掘,例如5G、半导体、新能源产业链,细读券商的优质行业研报,关注行业发展的近况,都会给投资决策带来很大的帮助。
二、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猪年在很多和民众日常衣食住行相关的行业,都产生了超级大牛股,例如真无线蓝牙耳机、猪肉、网红概念、5G产业链等。大家在牛股大涨后,顿足捶胸大喊错过了上车的好时机后,其实更应该思考,市场资金在炒作相关概念股时,能够说服市场的逻辑是什么?头部资金观察市场的着力点又在哪里?A股现在非常喜欢炒作想象空间广、市场处于爆发期、有强力政策支撑的行业和概念。每个妖股最终都会逐渐跌回正常估值水平,但想成为引人注目的妖股,仅凭借资金生拉硬拽是没用的,一定有引起市场共鸣的逻辑。观察并捕捉改变民众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中的“现象级”新生事物,思考各项政策与实际生活的相关性,在大牛股启动的时候,才有勇气和毅力重仓上车。
三、坚守逻辑、归纳总结。在自媒体泛滥的年代,对于A股的现状和未来,对我国宏观经济和微观行业的看法和判断,每天都有数不尽的文章和论点。但其中大多数自媒体的分析都是粗浅甚至错误的。怎样才能在纷繁嘈杂的信息中,找到真正有效的干货?这就需要有严密的逻辑判断能力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行。每篇文章的观点,每个所谓大咖的言论,我们都不能想当然的去盲从;资本市场没有对错,最终能赚钱的才是王道。对最终的市场交易结果用坚实的逻辑去归纳总结,才能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