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 名 整理、注释:张雪平
以室远谢①思者,圣人反以未思指②之焉。夫室即远,岂果有思而不至乎?诗人以室远谢其思也,宜夫③子以未思反揭④之。且人苟爱慕情深,而不以辽阔⑤为辞⑥焉。在当局者固觉其可思。即旁观者亦不得谓为未思也。乃若愉色婉言⑦,似阻于溯洄⑧之无自⑨;而正言谠论⑩,直指为探索之无因。彼以思为无益者,抑徒以有用之神明,意甘味焉而不察矣。
如唐棣偏反之诗,盖为思而作也。吾想诗人意谓吾由未思而至於已思以后者,吾实非不思也,抑以思而不至耳。非然者何以□云豈不尔思,室是远而乎?
倾盖言欢,本吾之素志。而无如一在山之巅,一在水之湄也。憑虚公式之结想徒劳,虽思亦仅思之耳。如曰未思,夫豈其然;班荆道故公式,亦吾之恒情公式。而奈何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也。居恒之公式寤寐难安,虽思亦若未思耳。若云思也,豈不诚然公式?
诗人之言如此,殆公式以为其人甚远,虽思亦无益也。然而思与不思,亦自有辩公式。人苟情有独钟,往往抱难言之隐,无以自明公式於当前。迨公式一经识者之推求,而始觉当日之暗然神伤者,皆此精诚之念虑公式所结而成也。此中之至情至性,早已刻露公式其真;人苟情有未至,往往借掩饰之端,欲以求谅於当境公式。迨一经旁观之赏识,而始知当日之殷然慰籍者,原为淡漠之情形所假公式而讬公式也。其中之虚意虚词早已尽呈其伪。此夫子所以以未思反揭之。
如果思也,虽千载而上,犹且以尚友契之公式,况共处一载乎?吾甚惜其未之思也;如果思也,虽百世而下,犹且以知心期公式之,况生当同世乎?吾甚惜其未之思也。
夫何远之有?人其不以诗言废思也可,彼以室远为辞者,抑何不思之甚耶!
【题解】
出自《论语》。(原文):“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译文)古代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唐棣(棠棣)的花朵啊,翩翩摇摆。我岂能不想念你吗?只是由于家住的地方太远了。”孔子说:“他还是没有真的想念,如果真的想念,有什么遥远的呢!”
【注释】
①谢:推辞。如双音词“谢绝。”这里是以“家住得远”为推托之辞。
②指:指责。
③宜:应该、应当。
④揭:揭开、揭露。这里是指挑明真相。
⑤辽阔:远,遥远。
⑥辞:推辞、躲避。
⑦愉色婉言:和悦的神色,委婉的话语。
⑧溯洄:典出《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全诗共三章六段,以“蒹葭”“白露”为自然之衬托,每章只换几个字,反复吟咏,充分发挥了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读之,令人思绪无限、回味无穷。(可参看全文)溯洄,逆流而上,意思是沿着河道,走向上游(去寻找她)。
⑨无自:无实在之自体。这是承上句指“溯洄”追寻之对象,如廉霞(芦苇)之絮,恍惚飘摇,可见而不可求。
⑩谠论:谠(dǎng)论,正直之言,直言。
无因:因,原故,原由,事物发生前已具备的条件。无因,即没有……的条件。
抑:连词,表示转折,抑或。
神明:一般解释为神的总称。神明的本意是指人修炼到了很高的程度,内外如一,达到了彻底的境界。神直接体观在人的思维言行中,心神明透,智慧圆满。
□:原文缺失一字。
倾盖言欢:盖,古车蓬;倾盖,即停车;倾盖言欢,意思是朋友相见,停车致意,把酒言欢。
可参看前文《因》注释倾盖班荆。
素志:一向怀有的志愿。
水之湄:湄(mèi)岸边,水与草交接的地方。
公式憑虚:犹言凌空。
公式班荆道故:班:铺开;道,叙说。把荆条(编织成的垫子)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指老朋友相逢叙旧。(可参看前文《因》注释倾盖班荆。)
公式恒情:指常情。
公式居恒之:长久,一段时间。
公式诚然:确实如此。
公式殆(dài)副词,大概,恐怕。
公式辨:分别,辨别。
公式无以自明:不能自证清白。
公式迨(dài)等到,及。
公式念虑:挂念、思虑。
公式刻露:毕露,完全显露的意思。
公式当境:本境,当时之环境。
公式假:借。
公式讬:同托,寄托、委托。
公式以尚友契之:尚友,上以古人为友;契之,契,本意指符契(兵符,古代国君传达命令或调谴兵将用的凭证;契,契约,刻字以后剖为两半,双方收存以作凭证)。引申为(品行)相合,(意气)相投。
以尚友契之:意即:遵从诚意,谨守信义,以上古贤人为友。
公式期:希望,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