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我省金融机构倾力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逆周期调控效果逐步显现。全省社会融资规模、贷款增量创历年同期新高,存款余额突破4万亿元,在信贷供给总量增长明显的同时,信贷支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显著增强。
社会融资创历史新高
4月27日,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召开了2020年一季度山西省金融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该行调查统计处副处长任桂花表示,一季度,全省金融系统积极加大对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5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073.3亿元,同比多增608.8亿元,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一季度,全省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本外币贷款增加了1367.8亿元,同比多增31.5亿元,增量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66%。全省企业债券融资462.5亿元,是上年同期的4倍,增量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22.3%,创历史同期新高。政府债券融资增加较多,一季度全省政府债券融资315亿元,同比多增150.5亿元,增量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15.2%,较上年同期上升4个百分点。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融资160亿元,是上年同期的3.5倍;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融资155亿元,同比多增36.3亿元。
贷款增量创历史新高,截至3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95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各项贷款较年初增加1414.7亿元,同比多增82.5亿元,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6%,增量也创历年同期新高。
任桂花分析,从信贷主体看,金融机构加大了对个体经营者和企业单位的信贷支持力度。从期限结构看,金融机构为复工复产提供了全方位的资金支持。从支持方式看,企业信用贷款占比为62.5%,明显提高,有效支持了企业复工复产。
扶持小微民营亮点多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一季度,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注重政策统筹,建机制、强服务、抓重点、促创新,力推政策落实,引导金融机构持续优化金融服务,多措并举支持全省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发展,取得了“总量稳增、覆盖面扩大、价格趋降、结构优化、流动性充足”的阶段性成效。
该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处长王瑞林分析,截至3月末,全省民营经济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84%,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97%,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总量稳增。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对2682户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40.41亿元。人民银行再贷款资金撬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对相关重点企业发放贷款15.19亿元。全省共支持普惠型小微企业主体46.7万户,较年初增加3839户,同比增长15.08%,覆盖面扩大。一季度,全省金融机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降低0.357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降低0.526个百分点,价格趋降。民营经济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7.22%,普惠小微贷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8.31%,占比提高,结构优化。今年两次降准共释放全省法人机构流动性118.2亿元,98%的机构备付金充足且流动性匹配率较高,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充裕。(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