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翟步庭 通讯员 冯勋功 陈 凯
为有效促进企业复工复产、达产达效,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国家税务总局临汾市税务局充分利用税收大数据,瞄准企业复工“痛点”“卡点”,精准对接不同企业需求,开展靶向服务,有效解决了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
“患难更见真情,通过税务部门的牵线,我们当前资金问题得到了解决,对企业发展也更有信心了。”山西沃德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和浩说。
随着国外疫情日益严重,出口物流停滞,山西沃德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大豆面本应是“畅销货”,却成了“滞销货”。 听闻消息后,临汾市税务局通过增值税发票流向和出口货物信息的精准分析,帮助企业联系上1家主打农产品销售的网上商务平台,很快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仅3月份,该企业就签订外贸出口订单47笔,金额合计149万元,一下子激活了企业生产供应链的“神经末梢”,源源不断的订单也随之而来。
山西华德冶铸有限公司是省税务局出口退税的重点政策辅导单位,受疫情影响,很多职工无法回来,临时招工又面临重重困难,直接影响到公司产能恢复。临汾市税务局迅速组织业务骨干,充分利用全国纳税人供应链查询服务系统,运用大数据比对分析和电话调查,进行供需匹配,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劳务公司,进行了电话联系。通过了解,许多劳务公司的人员也急待上岗。税收大数据一下子捅破了两家公司供需关系的“窗户纸”,最终,临汾众鑫劳务派遣有限公司向山西华德冶铸有限公司输送工人百余人,两公司“牵手”成功,税收大数据这根“红线”也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飞翔铸管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以球磨铸铁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由于下游需求量严重紧缩,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生产。了解情况后,翼城县税务局办税人员随即为企业提供了全国纳税人供应链查询服务,实现了对下游产业链企业的精准筛选,帮助飞翔铸管找到了一批潜在的客户,为企业找到了销路,打通了供需产业链,资金难与库存压力同时得到解决。
截至目前,该企业生产的球磨铸铁产品已经成功销往湖北十堰铸力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中立钢铁炉料有限公司等10余家湖北地区的下游企业,实际总发货量达到了1894.96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