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霞
校对是编辑工作的重要内容,其作用是找出文稿中的差错,将其消灭在刊登前,保证出版物的传播价值,报纸出版校对工作是一项具有学识性、文学性和技术性的创造性活动,也是对编辑工作的完善、补充,对于报纸出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报纸出版工作中校对工作的重要价值,探讨其中的常见问题,总结校对工作的把控方式和注意事项。
报纸出版中校对工作的价值。报纸出版是一个复杂的流程,涉及网络、数据、设备、流程、人员管理、办公场所等诸多内容,为了确保见报内容的准确、客观,校对工作极为重要,在报纸的出版中,采编、排版、校对之间各司其职,其中,校对是一个重中之重。在2007年7月23日的全国增强出版职业道德座谈会中,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于友先提出:“编校质量问题,是个职业道德问题”。高质量的报纸,需要从多个环节中层层把关,从表面来看,校对工作简单,但与其他环节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关系读者的阅读体验和阅读评价,一份报纸,要实现从内容到形式的统一,就需要通过校对弥补编辑中的不足,以此来充分把握稿件质量。鲁迅先生曾经提到:“校对和创造的责任是一样重大的”,校对要在忠实于原稿基础上,基于原稿解决其中的错漏和不妥之处,提出质疑,找到行之有效的修改建议,从而保证报纸的整体质量。报纸内容繁杂、复杂,不乏一些专业术语、图表数据,甚至运算符号,这均要求校对人员用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这份工作,既要关注内容的编排、文字的准确,更要注重内容的真实、原创。
报纸出版校对中,错误的产生除了主观因素之外,与汉语的博大精深也有密切关系,对于校对人员而言,要做好校对工作,需要具备几个重要的素养:第一,扎实的业务素养。业务素养是校对人员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要熟练掌握“三校一对”原则,挖掘出各类潜藏错误,并主动学习了解多个领域的知识,多涉猎文卫类、科教类、能源类、工农业、交通类等方面的报刊、杂志,拓宽知识面,只有掌握广博的知识,在校对时,才能降低错误的发生率。第二,忘我的敬业精神。如今,媒介的竞争对于报纸校对人员的要求也日益提升,作为校对人员,要对各类政策、政治类知识做到了如指掌,用爱岗敬业的精神、一丝不苟的态度来对待工作,对报社负责、对国家负责、对读者负责。第三,政治理论素养。一名优秀的校对人员,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理论素养,主动涉猎政治内容,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各类法律法规,对政治知识有全面、系统的认识,这样,在校对时,即可避免政治错误的出现。
报纸出版中校对工作的把控方式。养成良好的校对习惯。报纸版面内容的设计灵活性非常强,会根据各期内容差异来调整版面,包括通版、整版、半版等等,报纸版面校对人员要熟悉版面结构和特点,对于内容和版面的变化,做到心中有数,以确保在校对工作中可以得心应手。因此,校对人员要加强学习,具备一双慧眼,对于不确定的内容,要及时与编辑沟通,在校对时,要做到心如明镜,将差错消灭在出版前,纠正版式错误,合理处理文稿中的疑问。
提高信息提取能力。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也形成了多元化的新闻媒介格局,传统报纸也在寻求转型渠道,积极与新媒体结合,国家对于新闻报道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对于传统报纸而言,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从各个方面进行创新,规范新闻市场,这也要求校对人员要对各个领域的知识有全面了解,把握好新闻传播的“度”,具备高度的信息提取能力,除了关注新闻的整体布局之外,还要在内容上进行甄别与判断,保证新闻传播的实效性和政治性,校对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字不离词”,强化对语境的优化与理解,让报纸内容能够真正贴合受众的阅读需求。
关注热点问题。在报纸出版校对工作中,要进行全方位的思考,校对人员对于内容的校对并非单一从字、词上进行,还要从文章的背景,出现的历史上进行全盘把控,文章内容是否与国家政策相符、是否真实可靠、是否经得起推敲等等。另外,在校对工作中,常常可见扭曲意思的问题,这就需要校对人员加强沟通,准确把握作者表达的内容,将遗漏问题点搞清楚。另外,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计算机审稿的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校对人员很难得到最初的初稿,经过多道转手,文稿中的错误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校对人员用扎实的专业功底来提出问题,强化沟通,对于拿不准的问题,要及时讨论,对稿件的来龙去脉要做到全盘掌握,不放过文章中的任何一个疑点。
多次进行校对。任何人对于知识的掌握,都存在薄弱之处,在校对时,要认真观察、做好积累。具体来看,要明确内容的传达方向,报纸是党和国家的耳目喉舌,校对人员需要从宏观上把握社会舆论导向。有时,内容的错误并非是由于人员专业知识不足,而是由于疏忽大意,在校对时,要遵循“交叉校对”原则,细心观察报纸中的内容,多次校对,及时找出前面忽视的问题,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真实、无误。
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后,校对人员面临着比以往更大的工作压力,读者获取的信息越来越多,报纸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校对人员,要加强学习,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能够从微观、宏观多个层面来把控文章内容,仔细观察、细细留心,记录好可疑之处,加强与其他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的沟通,相互促进,准确把握文章内容,将其中的错误扼杀在萌芽中。
(作者单位:太原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