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0年11月10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1个人到46个人

本报记者 杨晓明 通讯员 永 强

“雷雨工作室从1个人发展到46个人,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更是技能大师个人素质、工作质量和创新能力的提升。”11月6日,在马脊梁矿雷雨工作室,说起近年来的发展变化,负责人王雷雨脸上一直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雷雨工作室是利用名人效应,为适应煤矿生产发展需要而成立的。成立至今,它的每一步发展都和着时代的节拍,聚力创新,服务矿山。

“最初,我们仅仅是维修设备、处理事故,那时候更多的是发挥‘应急队’‘救火队’的职能。”雷雨工作室第一批成员郭彦启说,“随着矿井发展,我们建立了实训基地,在井下设置了值班点,工作室实现了从应急到应备的功能转化。”

随着服务功能和服务职能的转化,雷雨工作室逐渐干出了名堂和名声,他们攻难关、解难题,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0个,先后研制出工作面语音报警系统;大功率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红外线全自动无人化控制风门;水仓清掏可伸缩胶带输送机;小绞车安全授权装置、红外线感应急停装置等,被中国煤炭协会授予全国首批“优秀大师工作室”称号,也吸引了一批年轻有为、有学历、有能力的青年加入。

85后成员李振东,大学时期研究智能车,参加过“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大赛,并斩获东北赛区二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由他主导研制的地面“变电站巡检机器人”,有效降低了值班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地面变电站监控系统的自动化程度。研发的“巷道探测机器人”,可通过无线传输装置实时将监测到的各种数据和视频信号发出,探测人员可在远离危险环境下进行探测作业。

“从应急维修到发明创造,雷雨工作室立足于矿井实际,吸纳新力量,吸收新技术,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实现了梯级跨越。”李振东说,“借助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优势,雷雨工作室一班人正积极投身矿井第一个5G智能化装备工作面。目前,地面联合试运转工作已经完成,年内即将投入生产。”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山西经济网独家所有
 
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山西经济网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财经新闻
   第04版:论 坛
   第05版:太原新闻
   第06版:山西税务周刊
   第07版:论 坛
   第08版:市县新闻
从1个人到46个人
晋城市将开展食品安全集中整治
谢宏斌:带领群众走上调产富民康庄大道
柳林县“两业”联动巩固脱贫成果
沁水县樊村河乡全力整治人居环境
学习《公报》推动营商环境改革升级
为交通路网建设贡献一己之力
晋城市区“二环”又一重要路段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