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有种说法,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编辑工作紧密联系的校对,也是在为他人“做嫁衣”。校对工作是报纸出版前最重要最繁杂,也是最后一个把关环节。编审环节的错漏,在校对工作这一环一定要堵住。如果错字连篇,甚至出现文章前后表述矛盾,即使内容再有可读性,读者阅读的兴趣也会大大降低,甚至动摇报纸在其心目中的威信和公信力。
那么,作为一名校对,该如何打造完美“嫁衣”,让记者、编辑由于大意出现的漏洞,因自己的严格把关,而由衷地发出惊叹:“多亏有校对把关!”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提高认识 心存敬畏
在校对岗位做得越久,笔者越心存敬畏。记者们辛辛苦苦采访回来,因为新闻的时效性,会马不停蹄地赶写稿件,有时饭顾不上吃一口、水顾不上喝一口。自己写的稿件往往是多看几遍也不会发现问题,这是人认知活动的客观规律使然,更别说是赶写出来的稿件,顾不上仔细斟酌语句,有错误之处也是在所难免。更何况,他们心中觉得有编辑有校对把关,他们放心。而对于编辑,有一部分精力是放在版面设计上,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让版面摆放得更精美。编辑读稿件一般是以句子为阅读单位,可以说是“扫视”阅读,有错误即使未发现,也属正常,与他们的专业水准和责任心无直接关系。为此,作为最后一道把关口的校对,就必须字斟句酌,将逻辑不清、不知所云的稿件一一捋顺改正。尽管翻翻字典,查查“度娘”,打打电话,会增加工作负累,但也得去做,只为对文稿负责,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用一颗敬畏之心,打造完美“嫁衣”。
二、勤于学习 丰富储备
作为一名校对,只有敬畏之心,还远远不够,没有过硬的“猎错”水平,工作起来也会力不从心。
1.加强业务知识学习
若想“猎错”,就必须有扎实的业务功底。传统校对,一般是校异同,主要任务在于发现和改正录入稿和清样与原稿不一致的地方,对原稿存在的是非问题,需要提出而不是自己修改。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对工作也上了一个新台阶,除了没有把握和重大问题需要请示外,一般问题可直接改正。因此,平时要多注意学习,对文稿中出现的文字错误、词语错误、语法错误、数字使用错误、标点符号错误、量和单位使用错误、版面格式错误、事实性错误、知识性错误和政治性错误等10种错误,要勤于了解并汇总。前6种“猎错”是根基,即使进入电子排版或网络时代,都是要具备的能力。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逐渐走向融合阶段,更多地涉及了后4种类型的差错,这对校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校对从一名文字工作者,提升为能了解多学科基本知识的“杂家”。
看到文稿的文字表述中,有“残废人”“弱智”等蔑称时,应改成“残疾人”“智障者”等词汇;报道各种事实特别是产品、商品时,不使用“最佳”“最好”等具有极端评价色彩的词汇;对刑事案件当事人,在法院宣判其有罪之前,应称其为“犯罪嫌疑人”,不使用“罪犯”;等等。
2.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在信息时代,网上海量信息的共享带来了言论和观念的多样化。校对平时要多看新闻,了解时事政治,从而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堵住一些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相符或不准确的提法、观点,以及一些涉及领导人姓名、职务、排序等方面的差错,也是重中之重。否则,这些低级错误一旦见诸报端,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三、严谨细致 勇于担当
1.“怀疑一切”
校对看文稿,必须以字、词、符号为单位,逐字逐句细读,为防止想当然,一定要变熟悉为陌生,要“怀疑一切”,力求不放过任何一处错误。在工作中,要善于动脑筋,若遇到一句话中某词语出现“怪异”,令整个句子不太通顺,拿不准是专业术语还是错词,且又不能及时联系到文稿作者时,要将该词试着用“五笔”或“拼音”重新敲一遍,往往发现换作另一个词会更合适。在工作中,笔者用这种方法多次杜绝了因作者输入造成的语句不通,保证了文稿的质量。一般情况下,值班总编签版后,按照要求改后出清样。这时候,切记不能只看标记之处是否改正,还要秉承“怀疑一切”的态度,把版面重要的地方再审视一遍。有一次,大家正准备收工回家时,笔者凭着经验在清样上搜寻着,猛然被惊到——之前一直是正着放的照片,此刻倒立着!在场的人都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改正之后,大家都说“多亏有你!”
2.“钻牛角尖”
媒体人作为文化传播者,应当是规范雅致的文字工作者。在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与记者或编辑意见不一致的情况,需要校对有理有据耐心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对于一些大家习以为常却不规范不正确的表述,一定要坚持己见,不要怕别人说“事儿多”,以保证报纸传播对社会和大众的影响。另外,遇到稿件“熟悉”,一定要不厌其烦地确认再确认。有一次,一组图文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觉得好熟悉,像一两个月前校过的一组图文。与编辑说明后,编辑根据笔者模糊记忆查找报纸,查了好几天的均未果。“会不会被撤了没有上?”当值班总编了解情况后,为谨慎起见,要求从两个月前的某天开始一天天地查,当时夜已深,终于听到一声“找到啦!”——两组图文内容果真类似,重稿!最终,为报社挽回了不良影响。
总之,在新时代下,作为纸媒的校对要想获得理想的发展前景,更好地服务于纸媒,就要正确认识自身在新媒体时代的角色定位。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坚守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遇到怪异之处,谨慎再谨慎,确认再确认。平时注意多观察生活,善于思考,勤于总结,以提高“猎错”水平,打造完美“嫁衣”。
(作者单位:山西经济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