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论 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0年12月2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媒介融合背景下扶贫议题报道的三个特点
王 娇

“我们正在离开信息时代,迈入推荐时代。”从“传者中心”到“受者中心”,尊重传播规律,把握受众需求,适应新技术发展成为优化重大议题报道的必然要求。脱贫困、奔小康,这场在全国范围展开的攻坚战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围绕扶贫议题展开的报道涵盖政治、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这些报道构建出了全社会上下齐心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社会现状,对于扶贫工作的宣传、推进发挥了重要意义。本文选择以媒介融合为观察角度,分析扶贫议题报道呈现出的三个特点,以期对做好主流媒体重大议题报道提供一些思考。

第一,讲好故事,通过感性到场,达到理性到场。

新媒体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体验,使人们在社会判断和社会决策中更加感性化。能不能讲一个好故事,成为传播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扶贫报道只停留在展示贫困状况、传递扶贫政策、用数据呈现扶贫成果的维度,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事件具有了人的维度,才值得传播;生动的故事,可以让信息变得具体。纪录片《中国扶贫故事》,通过记录一个个普通中国人战胜贫困的真实故事,向受众传递了贫穷不是宿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信念。澎拜新闻推出“90后第一书记”专题,通过记录“90后”第一书记的成长历程,挖掘脱贫攻坚战场上鲜为人知的人和事,展示出社会发展成就和新时代青年人的奋斗青春。系列短视频《加油!脱贫攻坚》,由央视主持人海霞将人物故事娓娓道来。借由故事,受众不仅认识了黄文秀,更理解了一个平凡女孩的不凡选择;借由故事,人们见证了“当代女愚公”邓迎香如何用16年时间挖通了横亘在家乡面前的大山,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借由故事,四川凉山“悬崖村”的生活细节被一一展示,在满足受众的好奇,引发受众持续关注“中国最贫困角落”的脱贫进程。向上的题材向下做,向下的题材向上做。这些好故事,充分采用了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手段,运用故事化的叙事策略,聚焦脱贫攻坚中的前行者,聚焦脱贫进程中人的感受以及命运的变化,运用细致入微的情节和细节,展示普通人如何解决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如何面对和适应新的变化。这些故事不尽相同,故事中主人公的坚持、彷徨、奋斗、隐忍,以及他们的生存智慧都成为脱贫攻坚战最生动的注脚。好故事,可以改变信息的价值,实现受众从浅层次的情绪共情向深层次的认知共情转化,最终通过感性到场,达到理性到场。

第二,全民DIY,有效设置议题成关键。

互联网背景下,新闻生产转变为信息采集的过程。新兴数字媒介降低了受众参与社会传播的门槛。脱贫带头人、驻村帮扶干部、贫困户、参观脱贫村庄的游客、购买农产品的消费者……都可以成为一个编辑,拿起手机记录身边的扶贫故事、展示扶贫成果。这些海量的DIY内容,勾勒出了脱贫攻坚一线最真实、最鲜活的面貌。有数字显示,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快手在国家级贫困地区记录生活的视频总数超29亿条,点赞数超950亿次,播放量超16538亿次。生活、三农、亲子、情感等内容是贫困地区用户最爱发布的短视频类型。由此可见,关注、拍摄和分享身边大事小情,对普通人来说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要利用好这个素材宝库,有效设置议题就成为了关键。如何在报道主题、报道对象、报道方式上寻求突破,如何将这些大众智慧的“信息碎片”聚合、利用、展示,从而实现舆论引导的功能,成为主流媒体不断探寻的目标。以“你之所见 即是中国”为议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以“一起脱贫奔小康”为主题邀请人们一起记录贫困地区群众充满勇气和智慧的脱贫之路和奋斗经历,力求以纪录片的形式为新时代留下一份高品质的决胜贫困“中国影像志”。以“致敬这46万人”为议题,新华社全媒编辑中心推出系列微纪录片《第一书记》,以全国46万名“第一书记”为样本,讲述这个群体走入贫穷深处,发光发热,趟出希望之路的故事。主流媒体通过设置议题,使得扶贫报道呈现出多元化。“精准扶贫专家谈”“中国脱贫智慧”“扶贫一线的战‘疫’”“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在行动”“健康扶贫在基层”“我的奋斗我的家”“大山里的追梦少年”“驻村日记”……这些报道有宏观的政策解读、有具体的扶贫案例、有广大贫困地区人们生活的真实改变。通过有效设置议题全方位、多角度地记录展示脱贫攻坚进程,引起受众共鸣,凝聚社会共识,汇聚攻坚力量,并进一步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在扶贫报道中,主流媒体作为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守护者、建设者,充分发挥新闻业务优势,不断提升议题设置能力,以专业的理念、专业的操作方式,深耕内容生产领域,发出专业而权威声音。

第三,信息+服务,传统媒体不断突破边界。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攻坚战中,主流媒体不仅吹号角、擂战鼓,借助讲好故事、精准传递信息,为整个脱贫攻坚工作造势鼓劲。与此同时,也在努力发掘自身优势,不断突破边界,在做强社会服务上做文章,直接助推扶贫工作,贡献实惠,其中“直播带货”最为亮眼。中国记协发布的“2020中国新媒体扶贫十大优秀案例”中,有七个案例与直播带货有关,如“人民日报新媒体公益带货系列直播”,“湖南广播电视台:芒果扶贫云超市”,“天津津云新媒体集团:‘老乡别急,我们帮你’脱贫攻坚直播带货系列公益活动”等。2020年4月起,央视新闻新媒体先后举行6场带货直播,助力湖北、陕西、山西等地复工复产、脱贫攻坚,6场直播销售额超过7.3亿元。借助一场场公益直播带货活动,主流媒体将自身传播业务带来的资源沉淀和公信力优势充分发挥,并且突显一个独特的属性——“公益”,扩大提升了自身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新技术使得媒介影响力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得以延伸,也使得媒介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媒介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更加主动地适应互联网+时代,从阵地建设、内容生产、传播手段、广告经营等多个方面正在进行彻底的改变和适应。直播带货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做法,这种突破边界的尝试,今后会以更多元、更丰富的形式不断呈现。

(作者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山西经济网独家所有
 
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山西经济网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财经·公告
   第04版:先锋品牌
   第05版:深度报道
   第06版:市县新闻
   第07版:论 坛
   第08版:专题新闻
传统媒体做好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媒介融合背景下扶贫议题报道的三个特点
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浅析新时代下报纸编辑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