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荣
宏观政策以稳为主
持续关注价值周期
对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山西证券研究所分析师麻文宇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其一,会议判断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宏观政策框架不急转弯。在国内消费复苏缓慢的情形下,中央对经济的判断务实而谨慎。宏观政策的大方向是以稳定为主,此次着重提到“不急转弯”,也是为了稳定各方预期。对于A股来讲,此前市场对于政策退出偏悲观,本次会议有助于修复投资者预期,稳定估值。其二,有序取消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关注限购政策的边际变化。其三,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及技改,补库周期逐步开启。其四,关注种业、国企改革、碳达峰及碳中和等主题投资机会。
银保监会的表态有利于银行资金的进入,提高银行理财公司提高权益类产品比重可为A股带来增量资金。从数量上看,有利于A股流动性的提升;从质量上看,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有利于提高A股的定价能力,降低市场波动,利好价值投资。
展望后市,麻文宇认为,临近年底,市场仍以宽幅震荡为主,维持沪指将继续在3170-3450点震荡的判断。从全市场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不急转弯”,有利提振投资者信心。财政货币政策的表述也注重政策的延续性。尤其是财政政策中提到“保持适度支出强度”,略超预期。综合来看,经济复苏的势头延续下A股的盈利有支撑,宏观政策延续下对估值过于悲观的预期有所修复,会议对A股利好大于利空。
价值方面,银行保险的基本面改善逻辑未变,经济工作会议提及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金,有望提振市场情绪。周期板块估值较低基本面向好,走势较为强劲。从安全边际和盈利预期来看,有色、煤炭板块仍具备配置价值。但周期板块短期波动较大,投资者可逢低布局。主题投资方面,关注种业、国企改革、碳达峰及碳中和等主题投资机会。中长期来看,建议投资者关注两个方向。周期:煤炭、有色(基本金属)、航运;大金融:保险、银行。
A股指数围而不攻
后市行情如何演绎
“上周,市场出现短期止跌回升,结束了之前的持续回调模式,其中表现亮眼的‘顺周期’行情再次发力,上演了久违的‘煤飞色舞’的行情,强势个股表现令人惊艳。”海通证券分析师李定楚分析认为,虽然A股市场自7月后步入调整格局,但结构性机会一直没有停止,其间还间歇上演了个股的持续拉升行情,如之前的新能源汽车板块和后来的酿酒板块,再到目前顺周期的煤炭、有色、钢铁的行情。说明市场资金一直处于较为良性的轮动当中。但是,我们也发现,指数一直处于“围而不攻”的状态,尽管板块结构一直处于轮动的推升当中,但市场综合指数一直未有明显表现,而是一直处于大箱体结构当中却不突破。尽管如此,板块的结构性机会仍是层出不穷,部分板块指数均创历史反弹新高,所以市场多头分割包围并予以歼灭的战略还是非常成功。
上周市场回撤至60日均线,可以视为市场主力佯装下跌,当然也面临了一定的技术性回调压力,因为两市濒临前期高点附近却明显感觉量能滞后,说明多头自身力量不足。上周四,市场在60日均线支撑区域出现了较为有力的反弹,但成交量仍未明显放大,市场弱反后仍然处于箱体震荡之中,后续依然存在回撤的可能。
A股市场其实自7月份以来一直是多头占据主导力量,目前的顺周期板块,从结构和市场热度来看,依然有故技重施的可能,因为目前的多头在没有后续兵力增援的情况下,大规模的全面战争显然是不明智的,而目前的市场顺周期板块具备较好的天时与地利。
对于后续的行情,李定楚认为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市场分割而歼灭之后,指数走成“慢牛”,板块的市场分化结构逐步成为一种市场常态化的推进方式;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牛旗”发动进攻的呐喊,那么观望资金或意志不坚定的资金就会迅速转变为多头,从而全面推升市场进入三浪主升浪。这两种情况,都需要关注市场的成交量能否配合。
震荡向上趋势未改
坚决远离绩差品种
“近期市场走势较为沉闷,自沪指突破3458点后,开始回落。四大指数俱围绕60日均线上下波动,箱体震荡格局一直持续。量能持续萎缩,场内博弈特征明显。”东海证券山西分公司投资顾问药利民告诉记者,从盘面上看,市场赚钱效应大幅减弱,投资气氛较为清淡。虽然有顺周期蓝筹品种出现拉升,但也只是维稳指数而已,不会对整体趋势形成大的改变。之前积聚人气的题材类个股,近两周之内跌幅较深,短线资金抛售较为明显,压制了市场的活跃度。所以整体来看,近期操作难度较大,盲目追逐热点会随时陷入被动。
由于市场防御风格的延续,主动出击及资金大幅流入现象并没有出现。为了保持个股的活跃度,存量资金也属于一日游行情。随着年底的临近,部分公募基金以保住胜利果实为主,在分批抛售一些涨幅较高个股,同时引发散户的跟风,特别是中小盘个股表现较为明显。虽有部分个股被错杀,但大势所趋只能暂时处于抵抗性下跌态势。随着指数的企稳及个股的蓄势完成,后期将会有大的空间。如果持有此类个股千万不要杀跌,以免卖在地板价。顺周期品种受到机构抱团影响,已经成为拉升指数的工具,考虑到其估值较低可以作为中长期投资去配置。
技术上看,指数自二季度出现快速上涨后,一直处于修整状态。在箱体空间之中,短线操作思维较为明显,涨跌速率较大;连续多日的反弹一直受制于调整大阴线的压制,说明做多动能不足,板块轮动较快,形不成合力。随着退市新规的推出,一些游离于退市边缘的绩差股受到资金抛售,跌幅较深,但也不排除有些个股会出现急拉,以掩护资金方退出,所以要坚决远离绩差股。随着震荡的延续,近期会出现趋势的转变,拉升主力金融股会出现上冲机会。我们要冷静对待,不必过于悲观。中期来看,震荡向上趋势未改,在指数震荡之时,每次回调都是较好介入时机。所以,我们要减少操作频率,切忌随意跟换个股。
关注基金持股方向
降低投资收益预期
省城某私募基金赵经理告诉记者,近期A股市场个股走势分化剧烈,且分化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主要体现在:食品饮料、新能源汽车、光伏、医药等行业龙头公司股价不断创出新高,此类公司大多都是公募基金重仓品种;而绝大多数个股持续阴跌,没有太多反弹迹象。
造成这类分化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一点是市场预期,随着我国以及全球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有效疫苗已经开始使用),在疫情期间实施的信贷宽松,将会边际收紧。紧信用意味着市场的资金也会出现边际紧缩,对A股的流动性产生进一步影响。历史数据也显示,每个紧信用周期A股表现都不会好。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无论是公募基金还是头部私募基金以及北上资金,都会选择“抱团”这种交易策略。绩优蓝筹、有扎实逻辑支撑的高景气度行业个股会被争相购买,而其它大多数有瑕疵的个股都会被抛弃。
目前A股2020年4110多只在交易个股,涨幅中位数落在1.8%左右,也就是说有2000多只个股在2020年是负收益,比起公募基金动辄50%的年收益,差距巨大。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感受到权益类公募基金的优势,也有极高的意愿去尝试基金投资。但如上的分析也显示,明年的整体市场可能不如今年,公募基金的收益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分化,投资者需要降低投资收益预期。
展望2021年,预计第一个季度顺周期个股的交易依旧可以持续,而之后市场会开始挖掘“十四五”规划的细节,例如近期提出的“需求侧改革”的实施细节。年中全球疫情大体会有效控制,通胀大概率会到来,“交易通胀”是明年二三季度的机会(例如农业股);四季度有可能全球央行都将缩紧货币(控制通胀)。对于明年的个股交易以及基金风格选择,需要非常谨慎,时刻关注头部公、私募基金的持股方向。逐步转投“固定收益+”的公募基金是比较好的选择。在震荡行情中,做基金定投也是非常好的投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