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宝国
刚进入报社,指导老师说的比较多的是新闻标题。标题就是新闻的眼睛,是一篇新闻稿件的精髓所在,直接关系到一篇新闻作品的成败。如今,互联网深刻地改变着经济社会形态,新闻传播也深受影响。“文好题一半”,尤其是在“读题时代”,新闻标题吸睛与否,不仅关系到一篇新闻作品能否为受众接受,甚至关系到一家媒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一、标题重要性更加凸显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0%;手机网民规模达9.32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2%。
这意味着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信息形态,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信息与媒体选择的多样化,导致了互联网“信息超载”的现象,海量新闻信息汹涌而至。同时,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也使得人们无法全面地了解所有新闻信息,只能在快速浏览中选择最吸引人、最关注的信息去品读。阅读方式的改变,使得新闻标题成为读者选择和阅读信息的重要依据,甚至是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来源。
“读题时代”,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发展趋势,也成为新闻媒体发展过程中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同一个新闻,因为标题的不同,可能会导致阅读量的千差万别。
一条新闻要想获取到尽可能多的关注度和点击率,首要的就是吸引更多的受众群。而一个特色鲜明、“抓人”眼球的新闻标题,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一条再好的新闻,如果标题制作乏味平淡,无法吸引关注,恐怕就会埋没在海量信息中。
当前,媒体市场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但报纸与报纸之间相互竞争,不同媒体之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新闻标题能不能在第一时间“留下”读者,不仅关系到新闻的传播,也关系着报纸的生存与发展。
二、标题制作要跟上时代步伐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要求。为适应当下受众的阅读习惯,标题的制作要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
网络将新闻带入“读题时代”,标题制作应顺应网络时代发展趋势。在网络语言风行的情况下,标题制作要学会巧用网络用语。把受众最关心、最重要、最精彩的信息点放在标题里,使受众在快速浏览中被紧紧抓住。这需要记者、编辑与时俱进,了解网络热词、流行语,并学会灵活运用。
“读题时代”新闻标题的制作,要做到活用动词、简洁明快。巧用动词、语气词制作标题不仅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而且可以使标题更加生动活泼,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引人注目。
新闻标题要口语化,亲切读者、贴近生活。相对于书面化标题,口语化标题因其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特点深受读者欢迎。制作口语化标题,要把新闻中一些不常见的、读者较为生疏的词语和概念转化为大家熟悉的语言,如日常用语、流行的网络热词等。口语化的新闻标题,要像跟读者聊天、讲故事,记者和编辑要改变那种板着面孔、端着架子的生硬文风,想方设法跟读者套近乎,让读者觉得亲切。
出彩的新闻标题,不仅能够反映出新闻的内容,还能把其中的精气神传达出来,这就要抓住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有特点的最本质的事实。做到这一点,需要吃透新闻素材。记者、编辑要认真阅读稿件,从新闻事实的细节中发现并提炼出新闻的看点和卖点,然后对新闻信息进行归纳与整合,并提炼出读者关注的“闪光点”。
三、做“好标题”不做“标题党”
标题越来越受重视,也引发出一些问题。比如“标题党”这种严重的新闻失范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标题党”的新闻标题严重夸张,新闻内容通常与标题联系不大,甚至完全无关。这种现象在社会新闻、文娱新闻的标题中尤为突出。一些媒体及从业者为使新闻标题夺人眼球,故意歪曲事实,恶意进行炒作,标题离奇、怪诞,甚至打暴力、情色等的“擦边球”,以一些敏感话题和词语来吸引受众注意。这样的新闻标题往往脱离新闻的本身内容,甚至违背新闻事实。
“标题党”给受众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标题党”存在着题目和内容严重不符的现象,甚至强烈歪曲原意。使得受众浪费了时间去接收一些没有价值的信息,会产生反感情绪,有时会导致他们错过了有价值的新闻,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标题党”新闻严重污染社会文化环境,使得媒体的严肃性、专业性下降,有悖于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不是在构建新闻的内在要素和构思特色的新闻标题上下功夫,而是盲目地追求“奇、异、怪”等,以达到哗众取宠或耸人听闻的效果。在此类新闻报道中,带有误导性等格调不高的标题经常出现,背离了新闻的本意,也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明确规定,新闻工作者应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决抵制格调低俗、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从新闻业务来看,新闻标题的制作必须遵循真实性原则。在制作新闻标题时不盲目标新立异,要在选好新闻标题角度的基础上,突出核心要素,简洁明快地凝练新闻标题。同时,注重新闻标题中的新闻伦理和人文关怀。一些不负责任的“噱头”标题,不仅误导受众、误导舆论,而且也偏离了新闻的正确价值取向。记者、编辑要注意新闻标题涉及的伦理问题和价值取向,使新闻标题保持理性、积极、健康的方向。
(作者单位:太原晚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