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该县充分发挥肉鸡产业的主导作用,依托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洪昌养殖有限公司,采取“三固定、五统一”模式,新建3万只规模的标准化肉鸡养殖大棚12个,使肉鸡出栏量增加到5000万只,产值13.5亿元,纯收入1.5亿元,继续带动农民增收。同时,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全县核桃总面积达19.6万亩,挂果8万亩,年产值6000万元,纯收入5280万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420元。
在此基础上,汾西县加快推进以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为重点的农业产业集聚区。坚持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聚合,建设农业产业园,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提质增效“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目前,产业园内的朝阳润丰养殖有限公司的高标准笼养肉鸡示范园区建设项目、朝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肉鸡屠宰分割升级改造项目、长晟科贸有限责任公司的熟食调理品深加工项目、晋西核桃食品有限公司的核桃深加工升级改造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到2022年建成投产。
通过强化产业带动力,汾西县基本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帮扶”的目标,肉鸡、黄粉虫、玉露香梨产品先后出口中东、欧洲和加拿大,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成色发挥着重要作用。
更值得一提的是,汾西县通过对标提升,加大投资力度,不断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历史欠账较多的问题。其中,建设了大型集中联片供水工程、农村供水工程、农村“四好路”,改造了建制村到自然村的道路,接通120个行政村互联网宽带,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87.56公里,配套建设120个村级医疗卫生室,新建改造行政村文化广场86个,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提升。
综合施策 严防返贫
解决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成色的不利因素
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成色,“返贫致贫风险”是最大的不利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汾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安文告诉记者:“我县的具体做法是,抓住难点和重点,综合施策,切实把这一风险有效化解。”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汾西县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成色面临诸多难题。对此,该县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产业扶贫目标,新建3万只规模的标准化肉鸡养殖大棚12个,新建玉露香梨园区5000亩,加强光伏电站运营维护管理工作,提质增效“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
在推动产业扶贫的同时,汾西县为了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运用消费扶贫政策,扩大消费,为农增收。
组织电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配合专业化技术推广服务,对接了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多个网上平台,上架了系列汾西农产品。不断拓宽农产品销路,把网络销售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实现扶贫产品销售量的显著增长;在2020全国农商互联暨精准扶贫产销对接大会上,汾西县各企业的农产品进行了集中展示,吸引了众多客商关注和订购,现场所带来的农特产品全部售空,销售金额2万余元,与意向客户签订销售订单达20万元;载有2万斤优质玉露香梨的首发集装箱车,从汾西县团柏乡高寒农牧专业合作社启运发往加拿大。这是汾西玉露香梨首次出口登陆北美高端水果市场……
在夯实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的基础上,汾西扎实开展剩余贫困人口210户493人精准帮扶,截至目前,已全部脱贫,确保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成色,汾西县聚焦国家级的贫困县退出抽查、年中督查、全面普查,对各项工作开展“回头看”,补短板、强弱项、抓提升。特别是高度重视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通报反馈的问题,为此建立了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落实建账、理账、对账、交账、算账“五账”工作要求,逐项整改,逐项销号,所有问题已在2020年6月底前清仓见底。
战鼓催征号令急,白驹过隙争朝夕。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经过脱贫攻坚考验的汾西人民,一定能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发扬不甘人后的争先精神,在完成这一重大使命中,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