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今年以来,我省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工业新动能。加快智能矿山建设,编制发布国内首个《智能化露天煤矿建设规范》,4座煤矿达到全矿井初级智能化水平,756个采掘工作面启动智能化建设;积极编制山西制造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推进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两长制”,新成立5个产业联盟;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电价机制改革,累计成交电量137.55亿度;成功举办晋阳湖·第二届集成电路和软件业峰会,共签约项目91个,总投资1165亿元。
我省坚持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任务,加快半导体、信创、大数据、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截至目前,我省已培育31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72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占规上企业比重位居中部首位、全国前列,全面实现了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上半年,全省部分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9倍,光伏电池增长40.7%,手机增长108.9%。
推动“11221”
振兴崛起工程引深走实
“下半年,我们将按照‘站位更高,谋划更实,措施更细,指导更准,效率更高’要求,推动‘11221’振兴崛起工程引深走实。”省工信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张占祥7月23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持续加压全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深入开展“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提质达标行动”,新增30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20%;组织召开规上工业企业净增工程现场推进会,确保净增1000家规上工业企业。
持续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积极推动传统产业主体装备大型化、智能化、高端化,提高先进产能占比;聚焦新材料、新装备等新兴产业,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促进工业多元发展;组织召开晋北、晋中、晋南三个片区技改现场推进会,力争全年技改投资完成800亿元。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方案,持续深化电价机制改革,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培育;制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朔州、晋城、长治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全力办好中国医药战略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