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论 坛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1年7月29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大做强新媒体要在三方面下功夫

吴登明

互联网时代,新技术带来了媒体生产流程、盈利模式、管理方式的变革,由此催生了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亦即新媒体。它带给受众几乎无限应用的空间,其发展也成为媒体发展的新趋势。

如何做大做强新媒体,作为报社新媒体中心建设发展的参与者,笔者认为,要在内容、平台和人才队伍三方面下狠功夫,才能更好地迎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满足大众随时随地的信息需求。

内容为王,增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酒香不怕巷子深”。无论何时,作为信息服务行业,内容既是其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传媒业的核心竞争力。实实在在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才是好产品,没有内容的产品,必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只是改变了技术与传播环境。在生存与发展面前,同样需要内容为王。一方面,新媒体要不惜代价,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生产出大量信息准确的产品,包括各类相关政策的解读、重大事件的综合报道等,给受众带来最优的用户体验,否则会遭用户抛弃。

另一方面,在新的传播环境里,新媒体要根据市场需求,对内容经过精心筛选和二次开发。如今的时代,信息爆炸带来了信息过载,让受众阅读某一个媒体的时间、精力急剧收缩,他们最希望的是把有限的时间花费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中去,由此对阅读内容容量和质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统计数据显示,在发展势头正劲的微信平台上目前只有2%存活较好,其余98%则沦为僵尸账号。据腾讯微信的数据显示,用户主要关注的不是新闻,而是情感资讯、生活百科和文化旅游三类,其中生活类的读取率高达81%,资讯类只有19%,这表明新媒体时代用户需要的不是初级内容,而是经过精心筛选和二次开发的知识内容。

另外,新媒体还要对内容进行有效包装。在市场上,商家都知道,无论多么完美的产品如果没有很好的包装,产品的销售也可能出现问题,一些产品未变而包装变化,最终影响销售的事例有很多。以此为戒,新媒体要根据受众心理,从外观设计等方面改变一些同质化内容的产品,留住老客户,开拓新市场。

丰富平台,引来众多“淘金者”

如果说,内容是新媒体最重要的生存之道,那平台就是其销售渠道。无论何地,新媒体建设平台越多样化,自己的销售渠道就越开阔,产品就越好销。

以山西经济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为例,为紧跟时代潮流,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中心从开始的山西经济网、微博、微信,到如今的晋品财经、山西经济日报强国号、百家号、抖音等,逐步搭建起了拥有六十多个平台的新媒体矩阵。

在融合微信公号、视频直播、微视频、H5等诸多手段后,山西经济日报新媒体中心对本报的新闻内容生产和传播提供了强大支撑,实现了图文、视频等形式多样的传播方式,仅收获的粉丝数已达160万人次,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其中,山西经济网于2019年在首页首屏上推出的“习主席出访”“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当好能源革命排头兵”“转型综改”“山西十大经济新闻评选”等专栏专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2020年年初,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新冠疫情,网站又及时推出了“众志成城迎战疫情”“新冠肺炎举报专区”“谣言曝光台”等栏目,并组织精干力量撰写相关评论文章;由网站参与创作的太原城市形象宣传片《回家》,深受海内外华人赞誉,相继获得第十七届全国电视外宣“彩桥奖”一等奖、中国报业短视频微电影大赛优秀微电影奖等奖项,全球播放量达到150万次。

“晋品财经”作为适应融媒体时代资讯传播的新特征、实现多介质全媒体转型升级而全力打造的全媒体矩阵,也是全省第一个经济类公众号,开设有“财经政策”“转型综改”“产业纵横”“政策解读”等6个栏目,栏目以推进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目前,晋品财经已入驻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今日头条、新浪微博、百家号、人民号、大风号、抖音和西瓜视频等,先后推出的一些深度报道点击量均过万。

引育人才,为新媒体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

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应用,让新媒体拥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这一行业的快速崛起,媒介形态的革新与聚变对传媒人才能力结构提出新的要求,相关人才的需求呈现井喷状态,与之相对应的是,那些具有互联网思维,适应智慧传媒生态的发展趋势,具备全媒体生产、传播、运营、管理等相关能力,胜任新媒体流程与平台发展要求的专门人才紧缺。

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媒体应从内部人才培养和外部引进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盘活存量。通过培训和实践,让原有的传统媒体人才转型升级,以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媒体本身要制订人才培养规划,包括培育目标、方式、方法等,对在职从业人员进行全能性的技能培训,让文字记者学会拿起照相机、摄像机甚至话筒,直接在现场出镜,让摄影、摄像记者学会采写、录编,以及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传输、发布等。同时,通过在媒体内部的一些实战项目实施,让记者们在实战实训中积累经验与教训,成为一专多用的复合型人才。

另一方面,做大增量。通过招聘等方式,从高等学校引入人才。他们在大学期间就进行过必要的课程学习和技能训练,能够掌握媒体运用的技能,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以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同时,他们还要有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既懂技术,又能把握市场的动态,了解用户的心态,还要有较高的分析能力,从而满足客户的现有需求,发掘客户的潜在需求。

这样的媒体人可以依托传统媒体强大的采编能力备足备好内容原材料,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话题策划、报道统筹,实现集约化和多层次的内容生产、资源共享,促进新媒体更好更快发展。

(作者单位:山西经济日报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山西经济网独家所有
 
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山西经济网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财经新闻
   第04版:论 坛
新闻采编业务流程再造与创新发展路径
做大做强新媒体要在三方面下功夫
报业转型要坚守好舆论主阵地
探析新媒体时代电视编辑的困境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