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毅松 通讯员 周珪喆 苏柳柳
长治市食品科技园项目即将竣工、全球首座衣藻工厂落户潞城、潞城互联智造产业园正式设立投产、长申氢能万吨制氢基地·加氢母站·综合能源站项目在潞宝集团正式开工建设、潞华街道大健康公共服务基地项目顺利开工、辛安泉镇西北村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项目已经竣工……捷报频传,喜事连连,一个又一个的大项目、好项目接连在长治市潞城区的广袤大地上落地开花。
潞城深知,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项目的支撑,离不开重大项目的引领。2021年,潞城全区共谋划重点项目120个,总投资449亿元,年内计划投资97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5个全部复工,新建项目75个已开工62个。
科学谋划促转型
潞城作为老工业基地,属于资源依赖型经济,面对经济发展新形势、新要求,近年来,长治市潞城区主动出击,把转型发展作为根本出路、唯一出路,围绕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两条路径谋划产业转型,为潞城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潞城区坚持对传统产业实施绿色化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多家大型企业大胆探索,以煤化工为基础,在各个领域先行先试,实现多元发展,迸发出新的活力。
潞宝集团是潞城最大的民营企业,也是全省民营企业的“龙头”。面对新一轮能源革命浪潮,潞宝集团抢抓机遇,转型发展,全力延伸产业链条,建设绿色循环产业,做大做强7.65米特大绿色智能焦炉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做优做精己内酰胺聚合切片、锦纶短纤维等下游新兴产业,把原材料“榨成油抽成丝”,把废料“锻成宝炼成金”,逐步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粗放到精细、从低端到中高端的发展之路,形成以煤化工新材料为代表的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卓越水泥有限公司,年产能300万吨水泥且拥有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该公司一直将创新工作作为企业的核心文化之一,在节能降耗、技术创新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实现了固废减量化、无害化的综合利用,成为潞城当地传统产业植入高科技的鲜活例子。
这一切,都意味着潞城传统产业正在努力从粗放式向高质高效模式转变,潞城的产品正实现着从无机向有机的飞跃。(下转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