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加快损毁房屋修缮重建工作。加快重大基础设施恢复进度。
省民政厅:
累计实施临时救助53227人
省民政厅副厅长宋海兵介绍,各级民政部门深入一线,全面摸排,累计实施临时救助53227人,其中救助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27642人,发放救助资金3442.4万元。
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灾后恢复重建方面,目前,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红十字会和慈善会共接收捐赠款物10.97亿元。同时,有127个社会组织、3万余名志愿者一线参与,开展应急救援、扶危济困、心理疏导、资源链接、社会关系修复等救助服务。
在民政服务机构恢复重建方面,逐一排查养老、儿童、救助等民政服务机构受损情况和安全隐患,125家受损机构恢复运行,妥善安置供养对象1699名。
在制定民政助力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开展困难群众排查、按时足额发放救助资金、简化优化救助程序、强化“救急难”工作、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尽快修复受损机构、暂停低保和特困对象退出、防止因灾致贫返贫、畅通救助热线等12条措施,更加精准、有效兜底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省住建厅:
全面展开住房安全鉴定和重建修缮工作
省住建厅副厅长卫再学介绍,根据各级住建部门摸底统计,全省因灾受损城镇住宅1.91万户,其中倒塌1597户、严重受损4111户、一般受损13433户;因灾受损农村住房16.98万户,其中,倒塌2.86万户、严重受损4.91万户、一般受损9.21万户。从整体情况看,全省农村住房受损情况比较严重。
针对本次城乡住房因灾受损情况,省住建厅指导各地在摸排中重点关注城市老旧房屋、城中村、棚户区以及农村土窑洞、土坯房等薄弱环节,同步做好住房安全应急评估和技术鉴定。对鉴定为C、D级的住房,逐户提出整治措施,精准消除隐患。目前住房安全鉴定和重建修缮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正在有序推进中。
卫再学表示,为确保春节前让受灾群众全部住上安全住房,他们将规范基础信息,便于高效、精准推进受损农房重建修缮工作;加快技术鉴定,科学研判,针对性地提出整治措施;分类维修建设,消除隐患;严把质量安全,确保达标。
省交通运输厅:
全力保障能源物资、生产生活资料运输通畅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省民航机场管理局局长段新源介绍,截至10月21日,高速公路已全部抢通并恢复通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已抢通54处,还有25处正在抢通,其中,国道16处、省道9处,主要分布在临汾9处、长治6处、运城5处、晋城2处,阳泉2处,忻州1处。农村公路已抢通3233处,其中,通村公路已全部抢通,顺利实现了受灾行政村至少有一条道路顺畅通行的抢通目标。此外,还有2处县道、3处乡道正在抢通,主要分布在太原4处,吕梁1处。
针对当前未抢通的路段,均科学设置了绕行路线,全力保障我省能源物资、生产生活资料运输通道通畅。
灾情发生以来,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已累计出动抢险人员近22.7万人次,投入各类机械近8.9万台班次,投入抢险资金达6.6亿元,全力以赴开展好应急抢险、抢通保通和恢复重建等工作。
段新源表示,省交通运输厅按照“先通后固、逐步提速”的原则,全面启动灾后重建工作。主要是科学编制技术指南,明确各类灾毁项目的重建原则和界面划分;做实做细项目重建方案;做好灾后重建项目的摸底和谋划工作,加强科学统筹调度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依法依规简化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审批程序,用最短的时间尽快完成批复并开工建设。
省水利厅:
分类处置加快各类水利设施抢修进度
“目前,对受损水库、水闸开展风险评估,对较高风险的水库、水闸进行安全鉴定,分类编制处置方案。目前,3座水库、2座水闸已基本修复。”省水利厅副厅长王兵介绍了全省水利系统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最新进展。
对受损河道堤防开展修复,汾河河津段封洪口已经合龙。截至10月20日,376.5公里受损堤防中,已修复31.8公里;对受损的366座淤地坝迅速开展修缮工作,目前,26座淤地坝完成修复,其余的正在推进;对受损的1699处灌溉设施(包括机电泵站、机电井)加快修复进度,目前已有160处完成修复。
对受损的农村供水设施,逐一明确修复措施、完成时限和责任人,组织应急维修队伍,加快抢修。在工程设施修复前,启动农村应急供水保障机制,采取启用应急水源、临时引调水或拉水送水等措施,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省农业农村厅:
全省秋收秋种进度明显加快
省委农办专职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张软斌介绍,全省秋收秋种进度明显加快,秋收每天230万亩左右,秋种每天40万亩左右。目前,全省秋粮收获进度达到71%,全省秋播进度达到26%。加快损毁圈舍修复,累计修复受损圈舍12余万平方米。同时协调饲料300吨、调拨消毒液90吨,解决重灾区养殖户需求。指导养殖场(户)对6.7万头(只)因灾死亡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快抢排农田积水,累计排除农田积水60余万亩。加快损毁大棚修复,制定灾后蔬菜恢复生产指导意见,累计修复农业大棚9000余个。
对这次洪涝灾害造成的农田设施毁损,张软斌表示,农业农村部门在摸排的基础上,按照先修复、后提升的原则,分类加快推进受损农田修复重建工作。
省卫生健康委:
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初显成效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冯立忠介绍,省卫健委积极开展灾后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治工作,全力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省市县三级联动,落细落实“七抓”,即抓饮水食品安全、抓环境卫生清理、抓病媒生物防制、抓重点部位消杀、抓健康知识宣传、抓巡回医疗服务、抓专业队伍指导,灾后卫生防疫初显成效。全省出动医务人员4304人、防疫人员3137人、出动车辆830辆次。指导完成“一区两点”即蓄洪区、安置点、垃圾点等重点部位环境消杀858.1万平方米,生活饮用水、食品安全监测未见异常。开展义诊活动3632次,为受灾群众送去价值253.7万元的药品,受益人群5.8万人。发放宣传资料44.5万份,健康教育覆盖143.9万人。10月1日至21日,全省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受灾地区未发现一起与洪灾关联传染病。
省乡村振兴局:
落实帮扶措施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高耀东介绍,经过深入摸排“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脱贫产业等受灾情况。截至目前统计,全省涉及46个摘帽县、2750个脱贫村、43.44万脱贫人口不同程度受灾,拟新纳入的因灾监测对象有1363户3179人。
目前已安排6428万元中央衔接资金用于灾后恢复重建;力争投放10亿元小额信贷重点用于受灾群众生产自救;光伏扶贫项目年度18亿元收益优先支持灾后重建项目和发放公益岗位工资。
高耀东表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落实好帮扶措施。进一步摸清吃透农户受灾情况,对符合条件的,按程序及时纳入监测对象,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发现一户,监测一户、帮扶一户,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