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彦琴
“旅游就是从自己呆腻了的地方,跑到别人呆腻的地方去。”一语道破了旅游的实质,就是从一个熟悉的地方,跑到一个陌生的地方。
在列车车厢里,透过车窗望着车外不断后退的风景,不禁看痴了,那些不知名的绿油油的树,黄灿灿的花,就那样突然地从眼前划过,既感陌生,又感似曾相识。是啊,列车途经的地方是第一次到达,但是,那些花和树却只是挪动了地方,又怎么会陌生呢?还有那些绵延起伏的远山、一排排高低不一的民房、那烟囱上方缭绕的农家烟火气,甚至那一片坟冢地里的墓碑、那些成群飞过的鸟,都是一样的熟悉。就是这样的一些风景构成了我们的全部生活,怎么会不熟悉呢?
生命的历程,一路走来,经历了诸多陌生,又在这种陌生中变成熟悉。最初来到这世界的时候,我们睁着好奇的眼睛,对一切都感觉新奇,对一切都充满激情。等到后来在出生地长大,就像一棵扎了根的树,表面上与其他树木彼此独立,在很深的地底下,却盘根错节地与相邻的树连在了一起。于是生存的空间就被固化了,秩序就这样建立起来,你想打破,就要影响别人,也在被别人影响,所以熟人环境里生活的我们有了诸多的不自由,对别人的关注和被关注,像一条无形的绳索,捆绑着追求自由的灵魂。这种过于秩序化而显得毫无生机的生活,仿佛生命也被固化而不再丰盈,走向枯竭。时间长了,会使人寝食难安,滋生很强的渴望,渴望离开,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过几天自由洒脱的日子。
当我们终于从熟人环境中走向陌生,发现在茫茫天地间,你是独立的,没有被关注的束缚,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一些释放灵魂的事,暂时让生命在自由的空气里呼吸,在这一呼一吸之间,尽是迷人的味道。你也会发现你是普通而微不足道的,藏匿于人群中,没有人会注意到你的行为是否合适,甚至没人会在意你是否存在。于是你便只是你自己,按自己的心意活成自己的样子,只做自己愿意做的事。
生命犹如旅途,每个人都是旅客,经历不同的风景才是生命游历的真谛。如果遇到一个美景,生命就此流连忘返,那么生活的乐章就只是休止符。生命不愿意停留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哪怕伊甸园也会觉得是围城。
任何生活的经历都是生命的构成,没有多余和无意义的经历。生命的价值在于经历过后积累的体验,体验过就是活过,生命结束的时候,不曾后悔做过什么,也许该后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
人每一天都在自我更新,纳入新的感受,代替旧的情怀,如果只用已知的自我去解释当下的或者未来的自己,即便你长成参天大树,还是会觉得自己是一株稚嫩的幼芽。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学习在未知的境界中遇见自己,生命才能一路向前,永不停滞和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