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2年12月21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药”“旅”融合 开辟兴村富民新天地
——陵川县石家坡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见闻
本报记者 崔振海

石家坡村位于陵川县城东北部22公里处,这里山高坡大、气候温润、负氧离子含量高,发展文旅康养和中药材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近年来,该村依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辐射带动,充分利用本地生态环境、土壤地力等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这一绿色产业,走出一条“以药促旅、以旅兴药”的乡村振兴新路径。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万元。

支部引领闯新路

产业锚定中药材

石家坡村原是一个地下无资源、地面无企业的“空壳村”,2014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

2015年,由该村党支部领办成立陵川县石家坡村永军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党员带头流转土地入社,建立起300亩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中药材基地种植模式。

合作社以每年每亩400元的价格与村集体、农户分别签订十年流转合同,承包集体林地和农户耕地各150亩,种植党参、黄芩、连翘三大特优中药材,村集体年收取土地承包费6万元。同时,解决200余名农户“家门口”就业问题,其中涉及脱贫户45户72人,平均每人每年获得6000余元务工收入,有效化解了脱贫人口返贫风险。

校地合作强支撑

种药质效双提升

为解决滥用肥料导致中药材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石家坡村主动与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省生命科学院等高校开展技术合作,研制党参、黄芩等专用肥料,并开展道地药材研究。

截至目前,他们已研制出潞党参、黄芩、柴胡专用肥产品各1种、潞党参壮根灵替代产品2种以及潞党参生态种植模式1套。通过技术革新,亩均成本投入由2600元降至2200元,亩产收益由6000元提升至6500元,极大降低了种植成本,促进了亩产和品质“双丰收”。

同时,合作社还为种植农户提供农业托管、统购统销、技术指导等服务。在其示范带动下,石家坡村市场主体倍显活跃,合作社、家庭农场、仓储收购加工企业、电商平台等中药材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为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药”“旅”融合延链条

丰富康养新业态

随着社会发展和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养生理念已深入人心。石家坡村紧紧围绕六泉乡党委“建药乡、兴康养”的发展思路,在“中药材+文旅康养”上做文章,以中药材科技示范园为中心,筹资286万元建成了药膳馆、药浴馆、药茶厂、百亩茶园、本草六泉印象馆,丰富了中药材康养旅游新业态。

村集体通过注册资本分红、资源资产承包、直接参与管理等方式增加收入:

药膳馆、药浴馆、药茶厂由村集体对外发包,2年内药膳馆、药茶厂每年分别给付承包费3万元,药浴馆每年给付承包费2万元,之后随市场行情相应调整;

百亩茶园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村民及游客自主采摘,按每采1公斤收取3元管理费来计算,150亩茶园收入2.25万元;

本草六泉印象馆由村集体经营管理,作为对外宣传中药文化的窗口。

年底,村集体将全部所得收入外加1.2万元生态补偿款,按照1:2:7利益分配机制进行统一分配:

每年拿出10%的收入用于农户分红,提高群众参与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拿出20%的收入用于村集体日常管理和维护,带动脱贫户、边缘户、监测户和其他困难户人员就近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

拿出70%的收入用于村集体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困难群体救助,让全体村民共享发展红利,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将超过17万元。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山西税务周刊
   第04版:理论·践悟
“玉泉山彩灯冰雪节”正式启动
省财政厅为支持复工复产送礼包添动力
全省生活必需品价格有涨有跌
交城:全力以赴推进企业复工复产
聚焦政治监督 构建清廉生态
免费公交:增进百姓福祉的移动风景线
召开明年首季“开门红”动员大会
召开学习贯彻党的 二十大精神宣讲会
“药”“旅”融合 开辟兴村富民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