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3年3月17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让产品品牌永葆活力
——万荣县荣河外加剂专业镇采访记
本报记者 杨永生
万荣县外加剂皇甫化工园区俯瞰。 本报记者 杨永生 摄
(扫描二维码看视频)

一个人口只有36万人的县里,五分之一的人围绕着一种名叫“外加剂”的产品谋致富、谋发展,并形成了庞大的产业,成为省级重点专业镇——万荣县荣河外加剂专业镇。

那么,这个产业在该镇是如何兴起的?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1977年说起。

1977年,荣河镇坑西村第六生产队村民徐西斌,在火车上因热心帮助了一名叫刘健的人而知道了“外加剂”这种新型化工产品。

在徐西斌一再追问下,得知这种产品是混凝土外加剂,把它掺入到混凝土中,可有效改善和调节混凝土的性能。回家后,徐西斌开始研制这种产品。

1978年冬天,徐西斌研制出外加剂,并将此产品成功卖到建筑工地。1980年,在他的带领下,该村成立了万荣县坑西村建材化工厂,开始规模化生产外加剂。至此,这一产业在万荣县飞速发展。

目前,该县的外加剂产业规模遍布国内外的642家企业,产能达600万吨。县内企业66家,形成了全国独一无二的外加剂产业集群。

“创新是产业兴盛不衰的重要支撑!”在万荣县荣河镇外加剂科研服务中心的外加剂发展历程展厅里,万荣县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余民杰说。

万荣县外加剂产品从进入市场之日就步步危机。市场发展日新月异,产品如果不能紧随市场需求,随时有可能被淘汰。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掌门人的思维意识、胸怀格局直接决定企业的前景。在他们的带领下,一批理念超前、注重科研、不断创新的企业逐步成长壮大。

“我们企业的创新能力位居全国行业前十名。”在山西佳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中心大楼的实验室里,工作人员徐荣华这样说。

这家成立于2007年的公司,近年来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近千万元,并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长期进行产研合作,在北京建立了混凝土功能材料技术研究中心及实验室,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技术专利。公司主营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速凝剂等30余种系列外加剂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桥梁、隧道、水坝、地铁等重点工程。

在万荣县的外加剂产业集群中,能走到今天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聚焦科研产品转化,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在这些企业中,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国家级“两化”融合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拥有“黄腾”“赞凯”2个中国驰名商标,“飞云”“宇超”“精建”“恒久”“康特尔”“宜永”等6个山西省著名商标,桑穆斯公司、黄腾公司、凯迪公司、康特尔公司、黄河新型公司等5家公司产品获山西省名牌产品称号。

这些企业共获得发明专利证书和实用新型专利证书316项,生产以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萘系高效减水剂、速凝剂三大系列100多种产品,年产量100万吨以上,主营业务年产值达40亿元以上,产销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产品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混凝土外加剂产业集群是万荣的主导产业,同时在行业内也具有强大的引导力。连续3年的中国(万荣)外加剂产业发展大会,以及万荣县混凝土外加剂协会发布并实施了4项团体标准,均体现了院校合作科研平台迸发出的活力。

如何引导扶持外加剂产业集群健康发展壮大,是万荣县始终牵挂的重大课题。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统领,提升集群主导产业优势、激发集群创新活力、推进集群数字化升级、加快集群绿色低碳转型、深化集群开放合作、提升集群治理和服务能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万荣外加剂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之路,成为万荣县解除产业集群发展忧虑的必然选择。

集群数字化升级,山西佳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已经通过“两化融合”认证。山西康力建材有限公司、山西桑穆斯建材化工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正在开展“两化融合”工作。景元德、康瑞、康力、华凯伟业等6家企业实施技改扩建,凯迪、黄腾、桑穆斯等规上企业的车间均已进行智能化等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应用。

集群绿色低碳转型。随着国家对企业环保要求的提高,外加剂企业必须向清洁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万荣县充分利用外加剂协会的平台作用,和北京国建联信、陕西瑞特公司合作开展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目前有13家企业获得了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外加剂企业实现了天然气和电两种清洁能源的利用;实现了生产用水经过冷凝塔多次循环利用。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整合产业集群核心研发力量;加速经营模式转型,组建外加剂产业‘航母’,增强市场竞争力与主导权;推动企业绿色建设,在全行业深入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对外开放新高地,把外加剂产业发展大会(中国·万荣)作为年会举办,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这是我们目前的重要任务。”万荣县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余民杰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金融·公告
   第04版:综合·公告
我省第十届星火项目 创业大赛及创业系列活动启动
开栏语
首届全省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论坛举行
加大合作力度 共同为乡村振兴赋能
长治市全力推动各项工作提速提质提效
创新,让产品品牌永葆活力
从“笑话”到“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