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3年3月19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唱响生态发展新“牧歌”
——朔州市朔城区打造现代草牧业纪略
本报记者 刘成根 通讯员 丁海云

春暖万物苏,牧歌声声起。标准化圈舍的奶牛、规模化养殖的肉羊、智能化培育的生猪、精良优质的饲草……朔州市朔城区处处激荡着现代草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热潮。

2021年以来,朔城区把发展畜牧养殖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兴产业、促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强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社带动,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实现畜牧业养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推动全区草牧业高质量发展。

“朔城区位于北纬39°—40°黄金奶业生产带,地处全国‘镰刀弯’区域,土地肥沃,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发展畜牧业优势明显。”朔城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说。朔城区以打造雁门关农牧交错带草牧业发展示范基地为抓手,精心描画“发展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打造塞北奶源基地”目标蓝图,不断做大做强奶草产业,扩大牛羊养殖规模,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着力为全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2022年,该区对5个奶牛养殖场(合作社)进行了改造升级,15个规模奶牛养殖场完成了挤奶、防疫、质量检测、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全混日粮车购置、奶牛场饲草料加工、粪污处理、贮存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等配套设施建设,养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朔州市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全国唯一的地级粮改饲草牧业试点市。作为朔州市的主城区,朔城区以合作社带头推进的方式,用全产业链思维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大力推广适合本地的牧草种植,立草为业,拓宽市场,做强草产业新文章。依托“粮改饲”项目,该区大力发展全株青贮玉米、燕麦草等优质饲草生产。2022年,共种植青贮玉米6.5万亩、燕麦草0.36万亩,保留往年苜蓿面积3万亩,青贮玉米收贮16.5万吨,燕麦草干草产量0.08万吨。同时,不断优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病死畜无害化处理。目前,仁德畜禽环保处理有限公司在贾庄乡化庄村投资1200万元建设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已投入运行,日处理能力可达10吨,种养一体绿色循环发展产业链基本形成。

为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促进牧业增效、农民增收,朔城区建立了“党建+合作社+农户”指导帮扶机制,开展“下沉式”“点对点”“一对一”多种形式的畜牧技术指导推广服务,持续实施科技“下乡进村入园”行动,大力推广疫病防控、牧草种植、繁育改良、科学饲喂、人畜分离等实用畜牧业新技术,以技术帮扶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全区3万多农户基本掌握了这些技术,并充分应用到畜牧业生产中。同时,依托走出去、请进来、科技下乡等措施,加强对养殖户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有效提升了畜牧业各类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以此为基础,该区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加强与山西农大、省农科院的合作,不断攻克发展中的难点,有力提高了雁门关农牧交错带草牧业发展质量,唱响了朔城区生态发展的新“牧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特别报道
首店经济:激发市场消费新活力
沉舟侧畔千帆过
唱响生态发展新“牧歌”
我省平遥古城等5家景区上榜
介绍全市今年文旅系列活动总体安排
高平加快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