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炎钦
流感病毒结构自内而外可分为核心及包膜两部分。核心层由核蛋白、多聚酶和核糖核酸组成,包膜层由基质蛋白、脂质双层膜和糖蛋白突起组成,糖蛋白突起又由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构成。根据核心层的核蛋白和包膜层的基质蛋白二者抗原性的不同将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在核蛋白抗原性的基础上,根据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抗原性又分为多种亚型,HA分为H1~H18亚型,NA分为N1~N11亚型,其中人类流感病毒主要与H1、H2、H3和N1、N2亚型有关。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3N2、H1N1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Bv)和Yamagata(By)系。
甲型H3流感最早于1988年在美国发现。该病毒非常活跃,以每年的冬春季高发,夏秋转换期也有流行。H3N2是甲型H3流感病毒的亚型之一。甲型H3流感往往和乙型流感病毒及甲型H1N1病毒同时流行。
甲型H1N1流感病毒包含有猪、禽和人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是人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通过感染猪后发生基因重组形成的“混合体”,原称人感染猪流感,2009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用“甲型H1N1流感”,沿用至今。目前,中国北方和南方部分省份已出现甲型H1N1型流行水平的升高和流行范围的扩大。
乙型流感病毒根据病毒衣壳糖蛋白不同,分为Victoria(Bv)和Yamagata(By)系,其流行特征多为局限性小流行,四季均可流行。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显示,每年乙型流感都会与H1N1及H3N2病毒共存并流行,每隔2~4年会成为优势流行株。BV系和BY系可交替或共同流行。
感染流感病毒后,临床表现以高热、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为主,个别会出现腹泻或呕吐等症状,而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人流感病毒的主要传染方式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有效地预防措施依然是接种流感疫苗,由于流感病毒的频繁变异性,需每年接种;其次是避免去人多且拥挤的场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及环境清洁。
第二类人感染禽流感病毒源于动物禽流感病毒,但它当中的某些亚型如H5N1、H5N6、H9N2、H7N9、H10N8型可通过抗原变异后直接感染人类,就称之为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其中H5N1、H7N9两种病毒时间跨度最大,H5N1集中在2005年至2015年,H7N9集中在2013年至2017年;流行地域最为广泛,南北方皆有,南方的福建、广东地区较多。人感染禽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禽类或其排泄物污染的物品、环境而感染,目前尚未发现人感染人的直接证据。那么为什么会造成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地域间流行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福团队通过研究发现,可能与候鸟由北向南的迁徙有关。
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后主要是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等全身不适,也可以出现流涕、咽痛等;部分患者肺部病变较重或病情发展迅速时,出现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H5N1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相比其它型人感染禽流感病毒,患者病情重且病死率高。
目前尚没有人感染禽流感H5N1的疫苗。对于普通民众,主要的预防措施是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合理加工烹饪食物,从而减少与活禽或病死禽直接接触的机会。
(作者简介:王炎钦,女,汉族,1982年6月生,第十二届山西省青联委员、山西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浙江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现任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技师,专注于传染病病原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1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