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财经·公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3年4月11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紧抓关键期 加力促匹配
——多地多渠道拓岗位稳就业

新华社记者 姜琳 郭方达 李亚楠 周畅 谢建雯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的历史新高。当前正值“金三银四”招聘季,记者在企业、高校、人才市场等采访了解到,多地正紧抓春招关键期全力拓宽就业渠道,集中举办招聘会加力促匹配,帮助高校毕业生等早就业、就好业。

加大力度拓宽就业渠道

中山大学研究生小杨这两天不时对着招聘目录,筛选自己适合的岗位。

按照广东省近日发布的招聘通知,2023年全省各级事业单位面向高校、职业学校和技工院校毕业生招聘工作人员13058名,“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计划招募高校毕业生约3000名。“选择还是比较多,其中不少岗位我都感兴趣,等4月10日报名开始我会第一时间填报。”小杨说。

4月6日,山东省发布关于稳定和扩大就业促增收促消费促增长行动方案,提出实施服务业就业扩容行动;滚动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2023年新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60万个。

今年以来,各地坚持拓宽市场化渠道和稳定公共岗位规模结合,支持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不断扩大岗位供给。

一方面对企业继续实施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税费优惠等支持政策,鼓励企业稳岗位扩就业;另一方面积极稳定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录规模,加快事业单位招聘进度。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一季度,国企招聘同比增长4%。

“今年安徽省应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48.5万人,3月初就专门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四方面17条政策措施。”安徽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陶贤海表示。

“我们将稳定并适度扩大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基层服务项目等招录规模,力争全年提供政策性就业岗位20万个左右;发挥市场主体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引导企业开发高质量就业岗位不少于60万个;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业2万名左右。”陶贤海说。

密集召开招聘会促匹配

3月25日早晨八点多,天津市2023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大型现场招聘活动已是人头攒动,数千名应届毕业生前来应聘求职,软件研发工程师、直播运营等互联网相关职位最受青睐。

天津卓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现场招聘负责人刘青澎告诉记者,一个多小时里,已经收到了一百多份简历,“研发端的岗位比较火热”。

中国北方人才市场副总裁刘青田介绍,这次招聘活动是2023年面向全市56所高校的首场大型现场学生专场招聘会,共有192家企业参加,提供近4000个岗位。未来还将分专业、分高校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招聘对接活动。

按照人社部部署,4月1日至16日,2023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将陆续在全国推出62场特色服务活动。

政府部门加力促就业的同时,各高校也抢抓3、4月份招聘旺季举办各种校园宣讲会、招聘会,为毕业生们提供精准高效的就业服务。

位于湖南衡阳的南华大学,校领导正密集开展“访企拓岗”。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已奔赴北京、深圳等地,走访多家企业对接毕业生就业事宜。

“我们今年将有9430名应届毕业生,仅3月以来就新开拓用人单位200余家。”南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振中介绍,下一步将开展“万企进校园”招聘活动,举办校友企业以及就业实习大型双选会,提供岗位不少于3万个,全力促进毕业生尽早就业。

多管齐下提升就业能力

就业总量压力之下,更加考验求职者的竞争力。相关部门和高校多措并举,帮助毕业生们更快找准职业定位,增强自身就业能力,更好适应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为增加毕业生的职场经验,让他们更便捷就业,我们专门建立了一批就业见习单位,并给予企业补贴。”西安市人社局就业促进处处长廉宏彬说,去年西安共开发了2万多个见习岗位,一些毕业生通过见习顺利签约。今年见习岗位规模还将进一步加大。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加速,市场最缺的就是具备某一方面技能的人才。企业招人越来越求‘精’求‘准’,而高校毕业生就业越来越求‘稳’向‘优’。如果个人期望与岗位实际、个人能力与岗位需求错位,那么找到满意工作的难度势必加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李长安说。

他建议,及时优化高校的专业设置,深化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增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技能素质,让大学生所学和市场所需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引导大学生尽早做好职业规划。

在宁夏杞里香枸杞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祁珍看来,虽然研发、品控、财务等岗位需要专业对口人才,但也有运营等很多岗位更看重员工的创造和开拓能力。高校毕业生可以发挥学习能力强、可塑空间大的优点,在找工作中多尝试、对职场多了解,利用各种机会找到利于自己人生发展的平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2023年,山西各地经济工作这么干
   第04版:综合新闻
   第05版:财经·公告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理论·践悟
紧抓关键期 加力促匹配
一季度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35.5亿元
一季度国家铁路客货运输两旺
小小轴承转出 乡村振兴幸福未来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 防止和减少餐饮浪费征求意见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让人人享有健康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分公司债权转让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