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4月14日,省工商联与招商银行太原分行对接,该行将发挥“投、商、私、科”一体化服务特色,为山西民企提供科技金融项目建设的路径支撑与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
事实上,早在2021年,省工商联便牵头与浦发、民生、平安等5家金融机构组成了“银团”组织;2022年,省工商联搭建“数字金融平台”,建设了泛金融数字生态圈和覆盖企业金融服务的数字生态场景,实现定向精准的金融服务支持,目前,该平台已引入民企18万户,为民企发布金融产品50余种、发布融资服务方案10余种、民企融资项目324条,融资金额9.44亿元。
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陈旭忠说:“这是政银企三方的有效联动,也是金融机构用金融活水浇灌项目之花的务实之举。通过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和融资平台作用,激活民企发展信心的源头活水,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推出支持民间投资项目的新措施、新产品,切实加大对民间投资项目融资的服务支持,推动民营经济在助力山西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是我们的初衷。”
创优环境
助力民企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省下大力气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相继推出“30条”“23条”等政策,不断在创优营商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融资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努力,山西民营企业迎来了创业创新创造、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我省,把民营企业家当成“自己人”,把民营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着力在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手段、提高服务工作效能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让民营企业享受更多“阳光雨露”,展现更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已是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为民营企业的“娘家人”和坚强后盾,省工商联立足职能,实施“晋商晋企贴心计划”,建立政企常态化对接工作机制,线上线下同步设立“山西民营经济综合服务窗口”,举办晋商企业家节、山西商会节等活动,持续开展“双培双树”,为民企解决成长的烦恼。
我们欣喜地看到,2022年,全省民营市场主体总量持续增加,达到388.89万户,增长26.5%,占各类经营主体总量的97.7%;全省民营经济实现税收2314.5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49.6%;全省民营“四上”企业总量达20805家,增长17.9%,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眼下,全省优质民企争相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创新主体和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建龙、晋钢、建邦、晋南钢铁等钢铁企业率先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凯赛生物、百信、大运九州、振东等民企积极投身信创、新能源、通航、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美锦、鹏飞等氢能产业“链主”企业围绕“建链”“组链”带动上下游快速发展,加快推动我省氢能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一批又一批优质民企投身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征程中。
今年,省工商联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汇聚力量,充分激发民营经济人士投身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动力,推动山西经济向万物生发的春天进军,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