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文亮
党报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阵地,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作为党报的编辑人员,在审查稿件、编辑版面时,心中应始终有一杆秤——要以怎样的标准衡量、把握稿件和版面,这就涉及到了编审原则。
编审原则是责任编辑审查稿件、编辑版面时务必遵循的准则和要求。这种准则和要求往往内化于心,在责编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被反复实践、验证。从稿件、版面内容看,责编的编审原则有政治、真实、规范、统一;从外在条件看,责编的编审原则是适配。作为党报责编,只有将以上五条编审原则能动地、灵活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方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党报姓党,确保出版安全。
编审的第一要务是政治把关,要评判稿件和版面是否存在政治问题,坚决避免出现政治性差错。政治性差错指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一致甚至相违背的错误观点和提法,政治立场正确是党报出版安全的前提。要做到政治方向正确,责编在编审稿件和版面时须突出重点、不留死角。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就要求责编在编审稿件时,要通过各种途径(如和记者核实、查阅相关资料)去伪存真。
有两个问题需要探讨:一、已刊发的不一定真实,这可能由发表的内容本身失实造成,多条真实材料整合成的整体亦可能失实,因为部分真实不等于整体真实;二、即使作者表明“文责自负”,其内容也可能失实,责编若选用了这类失实稿件,同样要承担责任。
责编平时要涉猎各种专业知识,做到熟稔于心,并对专业知识有思考和独到见解。比如,党代会的稿件,涉及人大、政协的一些专门提法和内容,文字表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除了要自学关于人大、政协的术语、知识外,还要紧密联系跑口记者,多和他们沟通,及时请教。一些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或各级党委、政府贯彻精神的提法往往会随时间段的不同而出现变化,责编要敏锐发现,及时更新知识储备,特别注意这类内容的时效性。
规范是指所编审的稿件须契合新闻出版行业规范、语言文字规范、标点符号规范等,这是编审工作的基本职能,责编要牢记规范。例如:“1970年代”应为“20世纪70年代”,且数字应为阿拉伯数字;“PM2.5”中2.5应为下标;“App”中“p”必须为小写字母;版面上每栏文字的句首不得出现“——”“……”等标点,每段文字结束如出现一个字占一行的情况,要调整成两个以上的字或把一个字放到上一行,所谓单字不成行等等。
规范性还包括另一种情况,即类似词语,音形相似,意义却大不同,一定要注意区分。如,胜地-圣地,“这里山清水秀,林木茂密,堪称旅游圣地。”该句中的“圣地”显然应为“胜地”。类似的词组还有很多,责编须把好关,确保准确无误。
统一性包括图片和说明的统一,标题和稿件内容的统一,同一篇稿件中人名、地名等的前后统一,稿件内容与版面名称定位的统一,等等。有时版面责编临时换了图片,却忽略了更换说明,从而造成图文不符,这也是重大差错。曾经某位责编在排版时临时换稿,只把新稿内容排在版上,忘了替换标题,而旧标题又是虚题,不对照内容还真不容易发现标题是旧的,笔者在检查版面时觉得标题里的一些要素在稿件中体现不明显,于是提出疑问,责编才意识到没换新标题,避免了题文不符这一重大差错的发生。另外,版面中的稿件应全部符合版面定位,如在编辑国内新闻版时,有些责编粗心将国际稿选入,造成低级差错。
综上,避免不统一问题出现,需要采编人员增强责任心,反复、细致检查稿件、版面,规避低级差错。
党报稿件、版面要服务好党政机关,更要适应社会、市场,体现为社会和市场适配性,即出版单位及其新闻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要以社会效益为重,兼顾经济效益。责编在审稿时,如发现稿件或版面可能导致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冲突,应以社会效益为重,果断建议撤掉有损社会效益的稿件、版面,或删减稿件中有损社会效益的内容。
笔者在值夜班校检版面时,曾遇到涉及某企业获得某项荣誉的专题版面,是按广告刊发的创收版面。但在前几日,笔者曾编审过一篇该企业因某项环保指标不达标而受到相关部门通报批评的稿件。相隔不多日,这样的“打脸”版面能否刊发?于是笔者逐级请示,值班领导果断停发了该专版。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编审工作日益现代化,尤其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出现,催生出诸如“黑马”“铀媒”等一批辅助校检软件,提高了编审效率,增强了审查的客观性。有些条件好的新闻单位借助这些科技手段辅助审稿,当然,编审的主体还是编辑人员,科技只是辅助。只有将科技与人相结合,优势互补,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编审效能,最大限度提高稿件及版面质量。
(作者单位:太原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