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理论·践悟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3年5月19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时代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几点思考

■ 牛晓燕

新闻宣传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要从抓好新闻稿件的编辑发布、新闻媒体的选择运用等方面入手,注重新媒体时代下新型媒体的运用和实践,从而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与绩效,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新闻宣传的重要性

新闻有着时效性和权威性的显著优势,新闻宣传可以帮助人们深刻领会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进而促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国家的政策和决策,新闻宣传可以传递正能量,树立社会正气。通过新闻宣传的方式传递正能量,树立社会正气,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新闻宣传还可以加强国内外交流和沟通。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国际交流和合作越来越密切,新闻宣传作为承载着世界各国声音和信息的重要媒介,具有加强国与国之间交流、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作用。

二、宣传工作面临的挑战

新时代背景下,新闻宣传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广泛应用,加速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给传统媒体以更广阔的舞台和更多样的表现形式。要让宣传工作发挥更好的作用,就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热点,紧贴人民群众的需求,更加注重个性化、多元化的传播方式。

针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适应新时代的传播格局,探索适合当下的宣传工作方式,需要媒体注重自身的专业性和可信度,加强对新闻信息的筛选和核实,推出更多具有深度和特色的报道,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度和认同感。

三、新闻宣传的本质与思想引导

(一)新闻宣传的本质

新闻宣传的本质在于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新闻宣传的核心是要准确把握新闻事件的实质及其背后的价值取向,传递准确、全面、及时的信息,及时引导社会公众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新闻宣传需要坚持传播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注重思想引导,既要传递事实,更要传递理念和价值观念,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因此,新时代的新闻宣传工作需要更高的定位和更高的要求,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传播好声音发声发力。

(二)新闻宣传的思想引导作用

新闻媒体具有广泛的社会传播影响力,要注重新闻宣传的思想引导作用,引导公众正确了解国家政策,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增进社会和谐。加强对公众定位和受众心理的研究,有效地传递信息和思想,确保宣传工作的实效性和达成目标的准确性。同时,需要注意与现实的联系,不断深化社会实践,践行“四力”,提高新闻宣传的本领。

四、适应新时代传播特点的新闻宣传策略

(一)把握舆论导向

在新时代背景下,媒体融合发展加速,媒体生态系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需要时刻把握好舆论导向,开展宣传的精准“营销”,加强对数据的分析和应用,通过研究获取到的数据,找出规律和趋势,从而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方案。建立完善媒体联动机制,加强不同媒体之间的沟通和合作;通过精准定位、创意策划、多样化宣传和扩大传播等方式,促进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主流价值观,不断提升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二)拓展传播渠道

为有效扩大新闻的受众范围和宣传效果,可以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打出“组合拳”,进行联合报道、跨媒体宣传,打造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体系,实现信息共享和优势互补。同时,要增加新媒体技术的使用和开发,通过一些在线平台和社交媒体来发布新闻信息,创造更多的互动方式。例如,直播交流、在线讨论等,以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使新闻信息传播更加立体化、生动化,满足受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此外,在制定新闻宣传策略时,应该注重传播效果的评估和反馈,不断调整宣传策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宣传效果和社会影响力,实现新闻宣传与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

(三)创新宣传方式

在新媒体时代,摒弃传统、搞好创新是提升新闻宣传工作的效益和质量的关键。因此,需要从各个角度和层面,积极探索新媒体下的采访、报道和宣传方式,提高新媒体的运用能力和水平。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作为新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优秀平台,为新闻宣传提供了广阔的传播空间,要通过积极推广和应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拓宽新闻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多发快发优质稿件、短视频,打造有影响力的新时代本地新闻媒体宣传品牌。同时,注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广大网民的力量,倾听他们的呼声和建议,及时回应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效,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总之,新闻宣传工作需要适应时代变化,积极探索新的传播方式和手段,坚持真实、客观、全面、准确的原则,让信息传播更加符合公众的利益和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受众沟通和互动,增强公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注重提高新闻素养的专业性,维护媒体的公信力和形象,为推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营造良好的新闻舆论氛围。(作者单位:长治市潞城区融媒体中心)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金融·公告
   第04版:理论·践悟
财务管理如何护航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之我见
浅谈全媒体时代县级融媒体如何守正创新
新时代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