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3年6月8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经营方式 促进农民增收
——我省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纪略
本报实习记者 刘迎春

“托”起新希望,“管”出好前景。

农业生产托管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通过服务实现了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措施。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难题,而且对促进节本增效、绿色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让广大农户知晓生产托管服务的好处,让服务组织了解托管政策的要求,形成全社会关注生产托管服务、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良好氛围。

完善服务体系

实现服务多样性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已成为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活动,全力提供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将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作为重点支持对象。3月31日,“中国农业农村服务业联盟”正式成立,着力推动主体联合、资源整合、业务融合,进一步助力农业农村服务业加快发展。

围绕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环节,我省集聚各类资源要素,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实现服务多样性,努力探索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高质量发展路径。6月3日,记者在黎城县了解到,该县以提升县域服务能力为中心,成立“黎城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指导中心”。“我们组织供销社、农资服务合作社、农机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多元化服务主体,联合银行、农险等市场化主体,发挥各自优势,为涉农企业、农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社会化服务。”黎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猛介绍道。

同样,在石楼县,为了确保托管服务从实施到验收有标准、可操作,该县成立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协会,并制定了农业生产托管作业质量标准,切实提升社会化服务综合效益。

创新托管模式

助力农户“双增收”

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是我省一直努力的方向。近年来,我省立足农业生产实际,积极探索各种创新托管模式,深度推广“托管+”服务,让农户实现“双增收”。

“以前对这个农业托管不了解,说心里话,不想把自己的土地交到别人手里。后来听说已经托管的人确实受益了,一亩地可以多收入200多元,而且今年我们村被市里评为‘党建引领农业生产托管示范村’。我自己觉得这个托管可靠,今年就把所有的地都托管了,就等着年底分红啦!”石楼县裴沟乡马家山村村民李大为高兴地说。

的确,推进农业生产托管,不仅要有好的模式,更要让农户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进而积极参与其中,形成良好氛围。

记者了解到,在推进农业创新托管模式上,石楼县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这里的“托管+旱作农业”模式,引导农民大面积开展土地深耕作业,跟进农资统购配套,提升单产质量效益;这里的“托管+集体经济”模式,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动农民增收,助推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这里的“托管+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引导农户与托管服务主体合作,年终按股分红,提高小农户参与农业生产托管的积极性。

同样,黎城县黎侯镇晋福村,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优势,创新推广“1+6+N”托管服务模式,不仅解决了因农村“空心化”导致的土地撂荒问题,而且使外出务工农民摆脱了土地束缚,实现务工种地两不误、农户“双增收”。

科技赋能托管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农业科技的现代化。近年来,我省积极推广数字化托管,科技赋能农业生产托管,使农业生产托管成为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日前,在永和县召开的全省农业生产托管高质量发展培训班上,省农业农村厅相关领导强调,要充分利用生产托管平台,把优良品种、先进机具、实用技术等集成应用,提升生产托管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产水平,生产更多优质的农产品。

要高效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就要加快农机更新换代、耕地宜机化改造、信息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培训,为促进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永和县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山区,推进农业生产托管首先要做的就是耕地宜机化改造。“以前我们这里耕地坑洼不平,大型机械几乎无法进地,实施宜机化改造以后,95%以上的耕地可以进行机械作业了,地块儿利用率大大提升,农户的收入也增加了。”永和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主任田华介绍道。

据了解,永和县与山西农业大学合作,聘请专家团队建基地、抓培训、搞试验、传技术,提升农业产业标准化、品牌化、科技化水平。大力推广“晋糯三号”高粱覆膜种植,打造了北方梯田万亩优质高粱种植园区,示范带动全县发展12万亩,并与四川郎酒集团长期合作,在实现“南粱北种”的同时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科技化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链条升级,不同的服务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技术为纽带,扎实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2022年度山西十大经济新闻
   第04版:综合·公告
   第05版:2022山西十大经济新闻系列评选活动高质量发展典范人物榜单
   第06版:2022山西十大经济新闻系列评选活动高质量发展典范企业榜单(一)
   第07版:2022山西十大经济新闻系列评选活动高质量发展典范企业榜单(二)
   第08版:太原新闻
创新经营方式 促进农民增收
开展“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
《山西省政务数据安全 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趁着好天气 机收小麦忙
为招商引资落地项目提供优质用工服务
5月份全省市场监管部门 为消费者挽回损失近500万元
第36届(2022)山西十大经济新闻 暨2022年高质量发展典范企业(人物)榜单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