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乐县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以林长制为抓手,通过实施“管绿、增绿、护绿、用绿”工程,全面构建科学合理的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体系,筑牢绿色发展根基和生态安全屏障。2023年,静乐县被省林草局确定为全省5个林长制激励县之一。
按照“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的思路,全县369名林长,实现了对150万亩林地的分级管理全覆盖;出台了7项林长制配套制度,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网格化管理体系。聘用生态护林员、天保公益林护林员1250人,形成了一支常态化的森林资源管护队伍。
该县以示范创建为引领,持续打造了庆鲁沟生态示范区、黄金山万亩生态经济林区、营坊沟生态示范区、汾河廊道、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等一大批生态工程。在8个乡镇新建2000平方米以上休闲公园,新建村庄公共休闲绿地147个,村庄绿化50个,完成通道绿化157公里,使汾河两岸及其七大支流绿色显著增加。
该县严格落实防火责任制,加强有害生物防治,普查松林面积41.5万亩;严厉打击破坏林草资源违法行为,破坏森林资源案件逐年减少,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逐年增加。3年未发生一起重大林草灾害,确保了林草资源和生态安全。
静乐县大力推行造林务工、管护就业、退耕奖补等生态扶贫新举措,积极发展生态经济。两年来,种植中药材2500亩、山楂627亩,建设“庭院经济”示范村29个;探索“林业+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在汾河湿地公园实施了凯森智慧康养项目,打造了神峪沟、程子坪生态旅游示范村,逐步把生态产业打造成富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