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3年7月25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筑牢绿色发展根基和生态安全屏障
黄金山万亩生态经济林区

静乐县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以林长制为抓手,通过实施“管绿、增绿、护绿、用绿”工程,全面构建科学合理的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体系,筑牢绿色发展根基和生态安全屏障。2023年,静乐县被省林草局确定为全省5个林长制激励县之一。

按照“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的思路,全县369名林长,实现了对150万亩林地的分级管理全覆盖;出台了7项林长制配套制度,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网格化管理体系。聘用生态护林员、天保公益林护林员1250人,形成了一支常态化的森林资源管护队伍。

该县以示范创建为引领,持续打造了庆鲁沟生态示范区、黄金山万亩生态经济林区、营坊沟生态示范区、汾河廊道、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等一大批生态工程。在8个乡镇新建2000平方米以上休闲公园,新建村庄公共休闲绿地147个,村庄绿化50个,完成通道绿化157公里,使汾河两岸及其七大支流绿色显著增加。

该县严格落实防火责任制,加强有害生物防治,普查松林面积41.5万亩;严厉打击破坏林草资源违法行为,破坏森林资源案件逐年减少,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逐年增加。3年未发生一起重大林草灾害,确保了林草资源和生态安全。

静乐县大力推行造林务工、管护就业、退耕奖补等生态扶贫新举措,积极发展生态经济。两年来,种植中药材2500亩、山楂627亩,建设“庭院经济”示范村29个;探索“林业+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在汾河湿地公园实施了凯森智慧康养项目,打造了神峪沟、程子坪生态旅游示范村,逐步把生态产业打造成富民产业。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财经新闻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专题报道
   第07版:金融·公告
   第08版:特别报道
推出“林长+”协同共治新机制
编者按
勇担使命责任 绿染三晋大地
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产业品牌
林长制带动各项工作效能提升
构建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
筑牢绿色发展根基和生态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