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钰
碳排放权交易实质上是将环境成本通过配额方式纳入到企业生产成本当中去,作为市场要素的一种,纳入市场流通,从而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碳排放权交易从一定意义上来看是破除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困局的一个突破点,碳排放权交易在保证企业利润的同时,实现了各省市地区及全国的控碳目标,既实现了经济目标也实现了社会目标。
山西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省份,在产业转型方面面临巨大挑战。《山西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提出,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攻关,加强技术风险评估,做好风险管理并完善防范措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这就需要各部门实现联动,共同促进产业升级,推进“双碳”目标实现。
推动碳相关政策完善,增加市场主体安全感
规则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是市场主体实施市场行为的重要依靠。我国目前以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作为纲领性文件,采取1+N的政策构建体系,由各部门、各省市根据各自不同情况进行部门规章及地方性法规的制定。
《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山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指出,要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碳市场发展。在碳排放权交易中,政府既要发挥在一级市场中的初次分配的主导作用,又要在二级市场中充分尊重市场主体自主权,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山西省应加快碳排放权交易规则出台,基于法律授权以及各省市经验,分别出台促进、运行及监管规则,通过促进规则,以政策优惠和税收优惠激发企业参与碳市场积极性,促进产业升级;通过运行规则,明确指引企业碳排放权交易项目运行;完善监管措施,对企业数据真实性、数据来源的合法性进行把控,建设完善的监管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充分实现各部门联动;以完善的制度建设保证风险的可控性,增加企业安全感,推动企业积极加入碳市场。
推动碳金融衍生品市场建设,为专业机构提供支持
碳排放权交易通过试点模式逐步兴起,除了配额交易以及今年即将重启的CCER外,相关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也逐步繁荣。碳资产回购、碳资产托管、远期交易、期权交易、互换(掉期)交易在各个试点地区也有一定的发展,存在相应的交易和管理规则。交易的专业性致使专业中介机构也随着碳排放权交易规模的扩大逐步兴起。目前,碳标签授权评价机构已有六批共71家机构通过评审、公示等程序,成为碳标签授权评价机构,并有序参与碳标签评价体系市场化建设、评价规划等标准编制工作,开展产品和服务碳标签评价工作。总体来看,山西省内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较少。山西省应通过税收、人才等政策支持专业机构发展,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提供全流程体系支持。
加强技术支持,提高企业参与度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中提到: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减碳技术和服务,加大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等领域投资力度,参与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
实现“双碳”的重点在于技术迭代、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持,就要解决人才问题。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要解决专业人才缺口,这就要求山西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做好专业人才培养。首先,要做好人才回流政策,使在外游子想回家、愿回家;其次,加大成熟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引领和建设专业队伍;再次,与地方高校开展合作,利用学科优势开展碳附产品、碳基建研究,构建本土化高水平人才培养机制。
山西省作为资源大省,应积极培育碳交易相关人才,为碳交易、碳核查等机构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对市场主体参与碳市场进行专业培训,在机构以及服务机构的专业度提升后,推进统一管理平台,实现统筹管理,产生规模效益,保障碳资产收益最大化。
碳达峰碳中和承诺是我国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针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问题作出的重要承诺,是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重要行动。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碳排放权交易统一市场的构建体现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山西省应积极推进自身相关规则建设,逐步完善碳中和相关配套体系,在应对气候变化中迈出稳健的步伐。
作者简介:王钰(1999-),女,汉族,山西晋城人,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经济法方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