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蕾
全媒体时代,形成了更加丰富多元的传播生态。如何应对这一变化?这是电视访谈节目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受众接受信息的状态为切入点,进行探讨。
电视访谈节目是兼顾职业性与大众性、热点性与深刻性的电视话语系统,在电视媒介体系中具有独特性。在全媒体传播生态下,受众获取和分享信息的途径增多,与之相对应的是审美观念的悄然转变,碎片化成为接收信息的主流形式,参与互动与表达观点的主动性在提高。设定性、互动性与传播性是电视访谈节目的根本属性,在全新的媒体生态面前,电视访谈节目要想在时代的洪流中依然保持挺立,就必须从节目内容的选择、节目话语风格的改造、传播途径的扩充方面入手,从根本上转变电视访谈节目的创作思路,从而促进电视访谈节目的转型与升级。
一、访谈话题选择要彰显时代性
电视媒介与生俱来承担着现实的基因与传播的使命,电视节目的创作始终要以客观现实为基础、以展现时代面貌为初衷。换言之,电视艺术的价值与魅力体现在可以直观地、多元地、艺术地展示现实生活。电视访谈节目作为电视节目类型中的一员,有事先设计好的访谈进程和目标,承载着大众传播的特定探讨社会、人生问题、阐述新闻事件或背景、加强社会沟通、实现情感交流、人际交往,或者为观众提供知识、咨询、帮助等社会功能。
全媒体时代,电视访谈节目需要时刻坚守现实底线,警惕出现过度娱乐化。细数成功的访谈类节目,多种节目表现形态都时刻与现实热点相关联,与国家前进方向步调一致。
其中,《对话》聚焦中国经济发展脉络与潮流,捕捉鲜活的经济事件,在交谈中折射当代的经济动向;《鲁健访谈》坚持贴近当下的热点事件、热门话题,深入不同领域进行探究,既展现了热点新闻人物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更从中凸显了他们身上值得称赞的高贵品质;《面对面》直击当今的历史性事件,用言语交流与网络影像共同完成对时代性事件的铭记。
在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模式下,受众的注意力被极大地分散,要想收到好的节目效果,就必须牢牢把握节目选题的时代立场,坚定地把握历史发展趋势,挖掘生活的内核和力量,通过对典型人物的访问与交谈,搭建具有时代性的话题平台,对现实性、社会性的问题进行引导式的深刻发问。
二、对话体系建立要加强互动性
在传统的电视媒体运行下,“访谈”主要集中在节目主持人与嘉宾之间,观众在其间的作用不太明显。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仅改变了观众接收信息的方式,更调动了观众与电视节目之间的互动性。站在观众立场上,随着信息获取形式的便捷化与多元化,受众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从网络平台观众数以万计的评论可以看出,观众对新闻及节目的关注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获取信息这一简单诉求,多元的话语表达更彰显了较为强烈的参与欲望。作为引起观众讨论与关注的本体,电视访谈节目也得就此展开形式上的创新。
话语的形式结构是整个访谈的骨架,利用话题结构和叙事结构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特征融入电视访谈的形式结构中,共同构成电视访谈的整体话语结构特征。在传统的电视访谈节目中,简单的背景介绍之后,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问答正式展开,这也构成了访谈节目主要的话语形式结构。全媒体时代下,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双向对话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参与需求,故电视访谈节目扩充了访谈主体,升级了访谈形式,让观众直接参与到交流中,在节目中呈现出三线并行的对话形式。
《对话》节目中有主持人、嘉宾、观众代表这三种角色,当嘉宾在主持人的引导下阐述完自己的观点与故事之后,现场的几位观众便就此谈话发表自己的看法,展开新一轮的讨论。巧妙的是在场的几位观众,往往代表着不同的立场,他们的参与不仅让受众获得了形式上的在场性,更为访谈内容提供了多元的思路与视角,让这三种角色合力推进访谈内容逐步深化。
《对话》这一“三元角色”并置的形式,有效调节了电视访谈职业性与大众性之间的矛盾,展现了大众参与交流的直观画面,突破了电视访谈局限于节目内的“场域”限制,让访谈节目的互动被具象化、延展化,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电视节目授予受众话语权的决心。
三、传播途径扩充要体现多元性
在全媒体时代,受众对信息接收途径的选择更加多元化,与之相对的,如果电视访谈节目只局限于电视单一媒介形式,势必会降低电视节目的影响力。
为了尽可能地发挥电视节目的魅力,须积极与其他媒体融合,构建全网通的传播形态。近几年,央视频道积极整合媒介,开展互联网传播体系建设,在网络社区、放映终端、官方网站等方面积极营销,不断释放媒体的集聚与扩散效应。
以《对话》为例:在电视终端播放的同时,栏目的官方网站同步上线,以此贴合当今受众的观看习惯。除此之外,官方微博截取观点鲜明、主题突出的片段进行网络传播,以小见大,全面利用互联网效应,增加节目的曝光率;利用公众人物效应,相关嘉宾在微博平台进行宣传,扩大宣传范围;在微博以及豆瓣等不同领域搭建交流平台,试图在节目之外建造一种“访谈”的场域,尽可能全面地辐射目标观众。
央视访谈节目在全媒体语境下不断扩充自己的传播途径,最大限度地绑定移动客户端与互联网,使多种媒介得以互助共生,在全面适应观众接收信息新习惯的同时,也提高了访谈节目本身的竞争力。
新的媒体生态对固有的电视访谈节目话语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要积极分析传播趋势、受众需求,在挑战中寻找机遇,从而实现转型升级。
(作者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