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伟
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传播方式,平面媒体的活跃性与参与度受到冲击。作为平面媒体的主要成员,传统媒体记者也遇到了新的挑战。
全新的传播体系,快速的传播途径,颠覆式的传播理念,都在不断冲击着传统媒体记者的认知,挑战着传统媒体记者的工作能力。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尽快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角色转换,是摆在每一位传统媒体记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传统媒体记者角色转换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思想意识有待转变
传统媒体记者的思想意识在一定程度上稍显落后,认为记者自身以及平面媒体依旧是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忽视了对于新媒体传播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导致记者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传播效率有所不足,不愿意主动接触和了解新媒体,一味停留在过去的成绩里,故步自封只会失去了大众的信赖。
(二)内容空洞有待创新
传统媒体记者传播信息的主要方式基本为文字和图片,因此传统媒体记者普遍具有扎实的文字采写能力和图片处理能力。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大众的阅读习惯逐渐从平面转化为立体,从过去的图文并茂转化为现在的视频直播。
传统媒体记者所具有的能力在新媒体环境下优势有所削弱,甚至会让习惯于观看视频的观众在阅读图文内容时感到疲劳和厌倦。传统媒体记者制作出的新闻演变成了简单的常识类或科普类内容,失去了传统新闻媒体的深度价值,无法与新媒体进行有机融合。
(三)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虽然传统媒体记者的文字功底与编辑能力十分突出,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下,以视频作为主要信息传播媒介的制作需求显然超出了传统媒体记者的能力范围。各大媒体平台想要获取最新的新闻资讯,传统媒体记者们没有及时完成角色转换,导致整个队伍的水平参差不齐。这个问题在较为资深的记者群体中尤为显著,正是因为他们对于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不足,导致自身综合能力水平明显落后于行业的发展速度,最终陷入到了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
二、传统媒体记者进行角色转型的路径
(一)明确新媒体传播理念
传统媒体记者想要明确新媒体传播理念,首先,需要彻底摒弃自身对于传统新闻行业所持有的偏执观念,完全接受和融入新媒体领域,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信息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正所谓破而后立,只有打破原有的桎梏,才能迎来新的机遇。
其次,记者要深刻理解新媒体的概念,认可新媒体的诞生意义与发展价值,肯定新媒体在信息传播领域中的核心地位。然后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参与相关的新媒体信息传播工作,努力保留自身的优势并将其转化为有用之才。
最后,就是根据市场变化趋势以及观众阅读需求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既可以使自身在短期内得到快速成长,为成功实现角色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锻炼了新闻制作多元化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新闻内容的呈现效果,从而获取观众的关注。
(二)优化信息来源,充实新闻内容
平面媒体相较于新媒体确实处于劣势,这是因为视频具有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传播手段,大大丰富了信息传播的路径。同时,动态的视觉观感也可以更好地刺激观众的大脑,使信息传播的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平面媒体的阅读不仅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同时也需要观众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从而变相增加了信息传播的难度。想要解决这个矛盾,传统媒体记者可以从优化信息来源入手,有效保障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高新闻内容的质量,以此来获得固定观众的青睐。
此外,传统媒体记者还可以尝试对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做新闻的收集整理者而非简单的传播者。
例如,在刚刚结束的亚运会中,各大新媒体平台会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及时更新赛况。传统媒体记者就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将注意力放在发掘运动员的生涯轨迹上,或者对单项运动的发展演变进行详细介绍。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自身图文能力的突出优势,使观众能够接受到更加丰富的信息内容。同时,也增加了新闻的价值深度。
(三)培养网络能力,提高互动质量
当前新媒体传播中最主要的一个途径就是直播,这也恰好是传统媒体记者最大的软肋所在。直播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爱,原因之一就是观众与主播之间能够通过留言或弹幕进行即时的互动,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
传统平面媒体受限于传播载体,无法达到这种互动效果。这就需要传统媒体记者努力提高自身网络运用技能来构建属于传统媒体的观众互动版块,并且敏锐地把握观众留言和弹幕中的信息走向,在快速回应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进而真正提高与观众之间的互动质量。这种直面自身问题勇于承担责任的工作态度,才称得上是新时代媒体融合的践行者。
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记者的角色转换面临着种种难题,不仅要从意识根源上改变自己,同时还要努力学习新的技能知识。只有始终坚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坚守为观众服务的基本原则,贯彻记者行业的职责与信念,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进而使传统媒体记者更好地获得观众的认可,最终实现角色身份的华丽转换。
(作者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