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财经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3年10月23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河岸边“地下四合院”迎来新生

新华社记者 魏飚 王皓

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张店镇老陈小院,是一座位于地下十几米的黄土窑洞院落,当地称作地窨院。院子的主人正在忙碌地准备着特色饭菜羊汤、大花卷、手工面条,迎接南方来的客人。

平陆县位于山西省最南端的黄河岸边,20世纪50年代,当地有17000多座地窨院,形成了由地窨院组成的“地下村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村民收入的增长,越来越多村民在地面上盖起了新房,从地窨院里搬了出来,这一古老的民居也日渐减少。

平陆县文化馆副馆长景康说,地窨院这种民居形式有4000多年的建造史。目前,平陆县保存下来的地窨院有数百座。为了做好地窨院及其相关民俗和技艺的保护、传承,平陆地窨院营造技艺在2006年被列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又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杜马乡东坪头村的一座窑洞的墙壁上,张贴着几幅地窨院的建造示意图。地窨院营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合成给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地窨院的营造过程。他说,这种“地下四合院”是利用黄土高原土质黏稠紧实的特点掏挖而成,其建造过程主要包括选定位置等步骤。

“为什么住在里面会感到冬暖夏凉呢?”来自上海的5年级学生郭逸宸提出了疑问。张合成解释说,因为窑洞是在土层下大约十米建造的,呈一个穴居的形式,所以说会感觉到冬暖夏凉。

景康说,近年来,平陆县划出地窨院民俗保护区和重点保护院落,成立了专人负责的保护机构,制定了保护计划,在争取各级保护资金的同时,县政府每年拿出固定的保护经费对现有地窨院设施进行保护。

在平陆县,越来越多的乡镇和企业加入到保护利用地窨院的行动中,让地窨院这一古老的民居迎来新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财经新闻
   第04版:特别报道
消费投诉公示哪些内容?有哪些影响?
梁建强 多在实效上用功,少在形式上费劲
棉花机采作业忙
黄河岸边“地下四合院”迎来新生
从执法检查报告看我国推动湿地保护法贯彻实施
点燃未来想象 激发蓬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