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3年10月24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2023黄河非遗大展将于下月上旬在并举行
沿黄9省(区)600余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和300余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将参展
(扫描二维码看视频)

本报太原10月23日讯(实习记者 李京益)10月2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文旅厅、太原市交通运输局、太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了2023黄河非遗大展的有关情况。

省文旅厅副厅长陈少卿表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为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进一步加强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由文旅部、省政府联合主办的2023黄河非遗大展将于11月2日至6日在太原举行。届时,将有沿黄9省(区)600余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和300余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展。

记者从会上获悉,此次大展举办地在潇河国际会展中心,展览面积共7200平方米,以“黄河农耕文明”为主题,分为黄河农耕文明和黄河面食文化两大主题展区。

黄河农耕文明主题展区在潇河国际会展中心C1展厅。该展区围绕“民为本、食为天”理念,汇聚沿黄9省(区)关于农耕文化的经典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大河溯源、大河滋养、大河奔流”3个板块展现农耕文化下的黄河非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静态展示和动态互动体验两条展线,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场景,展示黄河农耕文明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传说、民间文学,以及与农耕相关的传统手工艺、传统美食制作技艺、传统节日庆典等项目,设置了打卡区、体验区、观赏区和非遗数字化展示区等,让观众纵览黄河沿岸独具魅力的乡土风情。

黄河面食文化主题展区在潇河国际会展中心C2展厅,该展区的文化与C1展区一脉相承,体现生活化、时尚化和烟火气,以市集的方式呈现。展厅共4个单元,分别展示沿黄9省(区)传统非遗美食、山西传统老字号非遗代表性项目、山西传统非遗酿造技艺以及山西面食文化和传统工艺。展区还会定时进行面食表演,观众也可以动手学习非遗面食制作技艺。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展览观众可以近距离了解沿黄9省(区)各具特色的精品非遗代表性项目,包括内蒙古的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山东的鲁锦、甘肃的东乡族擀毡技艺、四川的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陕西的钱纹罐烧制技艺、青海的河湟刺绣、宁夏的仙鹤八宝茶传统制作技艺、河南的钧瓷烧制技艺等,还有我省众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在展陈手段上,本次展览也进行了创新。根据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分类以及文化表现形式的不同,以叙事主题为脉络,让观众既有好的视觉体验,又能对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文化内涵有所了解。展区还设置了剪纸、木版年画、非遗面食等矩阵式的展陈区域,从沿黄9省(区)调集了有代表性的布老虎和面塑进行集中展示,既有黄河文化的统一风格,又能体现出不同地区的特色和个性,极具观赏性。

此外,展览还注重与观众的互动。为了让观众更好地参与展览,展区专门设置了非遗体验区。观众可以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引导下,学习非遗技艺、体验非遗魅力,还可品尝非遗美食。与此同时,还将组织我省太原、忻州、吕梁、临汾、运城5市特色鲜明的表演类非遗代表性项目定时定点开展非遗展演,绛州鼓乐、北路梆子、临县伞头秧歌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将轮番登台,每日上下午各3场,让观众既享眼福,又享耳福。

另据介绍,展会期间,还将组织黄河流域非遗民歌展演和黄河非遗保护传承学术交流活动。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专题新闻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专题报道
   第07版:综合
   第08版:综合
2023黄河非遗大展将于下月上旬在并举行
山西“檀山皇”小米通过欧盟509项农残检测标志着该产品获得进入欧洲市场通行证
太原交警部门推出三方面举措
2023年云丘山 越野赛by UTMB®完美收官
传承保护融合创新发展的山西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