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3年10月2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治市潞州区
为重点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正在建设中的惠民新居项目。本报记者 冯毅松 摄

本报长治10月25日讯(记者 冯毅松 通讯员 石俊义)今年以来,长治市潞州区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重点在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三大领域谋划实施重点项目。截至目前,该区上南街小学综合教学楼、梅辉坡小学附属幼儿园、淮海购物中心综合楼、成功大厦等17个项目已相继竣工。

为保障项目有序快速推进,长治市潞州区着力从6个方面下功夫、想办法,用精准服务助力重点项目建设。

着力明确项目责任,精准推进项目建设。围绕重点项目工程任务,各相关职能部门坚持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任务节点化,对项目“五位一体”分类管理,成立专项工作组,细化工作目标和措施。对前期项目,明确任务、主动对接,及时办理手续;对新建项目,做好建设准备,积极创设条件,推动早日开工;对续建项目,实施推进计划,细化节点任务,落实责任主体。在此基础上,抓好人力、资金、设备等投入,真正让项目竣工投产落实见效。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高效落实项目政策。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要素保障。精准对接国家和省、市最新政策导向、资金投向,以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聚焦五大基础设施领域和省、市确定的14个重点方面,初步谋划2023-2025年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6个;全力配合抓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申报2023年度专项债项目8个,总投资1.34亿元。

倾力打造发展动能,培育提升市场主体。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厚植市场主体发展“沃土”,促进市场主体扩数量、提质量、增效益、优结构,力争全区市场主体达10.5万家,全区新培育“个转企”50家,培育“小升规”15家,力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3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0家以上,新申报7家“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4个。

聚力经济开发建设,发展延伸特色产业。依托优势产业补链条、锻优势,重点在精细化工、新材料等产业,谋划强链、延链、补链项目,延伸特色产业链。积极争取上级行政审批管理事项赋权,在用地、科技创新、招商引资等要素保障方面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向园区集聚。

大力实施招商引资,积极推动对口合作。紧抓京长对口合作的机遇,聚焦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加强沟通,在乡村振兴、重大能源建设等方面开展对口合作。围绕产业链中高端、上下游,创新招商机制,整合招商力量,运用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商等模式,提高招商引资质效,推进项目成果落地。

强力落实服务措施,坚持抓牢长效机制。通过强化跟踪服务,健全完善项目工作责任制,专人协调负责,不定期深入企业和项目现场,实地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投资企业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强化任务调度,坚持“周调度、月分析、季通报、年交账”的项目调度机制。强化考核通报,坚持“一月一排队”推进机制。严格考核标准,明确考核指标清单,每月核对投资、项目开复工、手续办理、谋划储备、投产达效等指标完成情况,并将项目推进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专题新闻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文旅在线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综合·公告
   第08版:特别报道
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运用金融工具推动我省发展开放型经济
做大做强牛肉和推光漆器产业
太原发布今年第三季“最美时代新人榜”
为重点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公示第二批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