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3年10月28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积蓄优势 赋能乡村振兴新力量

岁月不早不晚,秋日恰似春朝。穿梭于蟒河镇各乡村,目之所及皆是火红的山楂、金黄的玉米……春华秋实,北方特色的晒秋扮靓一个个多彩乡村。

在所有秋色中,有一抹色彩来自漫山遍野的“茱萸红”。道路旁、清泉边、土丘上、河道旁,还有院落四周,处处可见颗颗如红玛瑙般的山茱萸。

温暖湿润的气候,充沛的雨量,覆盖率高的绿色植被,独特的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小气候带……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出阴凉、湿润、背风的山茱萸生长小环境。据《阳城县志》记载,蟒河山茱萸栽培历史可追溯到元代至元18年,据今已有700余年历史。现在蟒河镇所辖蟒河村、上桑林村、下桑林村、泥河村等村遍布着茱萸树。阳城县成为我国秦岭以北山茱萸最大产区,也是北方唯一原产区,系全国四大山茱萸种植基地之一。

走在蟒河、桑林、泥河等村的田边地头,百年以上的老树随处可见。在蟒河村洪水庄西边南坪地就有一棵特大山茱萸树,树龄500多年,树高8.6米、茎围1.9米,东西冠幅13.5米、南北冠幅13.6米、树冠面积约94.5平方米。此树为全国之冠,被誉为当代“中国山茱萸王”,年产山茱萸鲜果最高可达250多公斤。

经过检验,阳城山茱萸颜色深红、质量上乘,化学有效成分含量高,尤其是苷马钱素、熊果酸含量全国第一,属山茱萸之上品。

“久服可黑发悦颜”“明目强身延年”……在《本草纲目》中,列山茱萸为滋补上品。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中成药生产中,均以山茱萸为主药,而山茱萸的根、茎、叶、花、种子同样有药用价值。

如今,蟒河镇山茱萸种植面积约1.4万亩、42万余株,年可采摘鲜果约2500吨。全镇现有中药材合作社8家,山茱萸初加工厂房13家,从事采摘、加工人数5000余人。茱萸产业年销售总收入达3000余万元,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来源。

医疗典籍中的山茱萸、古老的茱萸树王、村前坡后的漫山红果,赋予了阳城茱萸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物质财富,也给了阳城重新审视、挖掘其在新时代赋予乡村振兴的文化力量。

“今天,我们遍撒英雄帖、广招文化人,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名家大师齐聚阳城,就是要为大家搭建一个展示才情、抒发豪情、互动交流的平台,借助大家的智慧与力量,弘扬重阳文化、叫响茱萸品牌,通过文化赋能、宣传引领、产业带动,推动文旅康养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在“重阳时节话茱萸”主题文化系列活动开幕式致辞中,晋城市委常委、阳城县委书记高喜全发出的真情邀约,诚意满满,触动人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财经报道
   第04版:特别报道
阳城县“共话茱萸” 绘就乡村振兴新愿景
积蓄优势 赋能乡村振兴新力量
登高思贤 共话茱萸文化新魅力
聚焦发展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