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永生
10月21日,由万荣县委、县政府举办的2023年“乐善万荣妈妈团”群众才艺大赛总决赛在笑话广场举行,21支参赛队伍进入总决赛同台竞技,将这场从5月18日开始,经过全县海选、半决赛,持续了6个月的乡村文化活动推向了高潮。
从村里走出“妈妈团”
张晓艳是飞云舞蹈队的队长,最初就是她与几位舞蹈爱好者聚在公园里跳广场舞。2017年,她们给自己的舞蹈队起了个名字,开始排练起原创节目。每次县里举行杏花节、桃花节、樱桃节等文化活动时,她们便组团参加演出比赛。这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逐渐成了她们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和追求。
近年来,在万荣县像飞云舞蹈队这样,由群众自发组建的文化团体越来越多,她们活跃在全域207个农村和6个社区的旅游推介、节日庆典等活动现场,为乡村文化生活奏响了欢快的乐章,成为城乡社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这些团体以20岁到70岁的“妈妈们”为主,表演形式有戏剧、舞蹈、锣鼓、西洋乐器演奏、笑话剧演出等;排演内容有宣传乡风文明的,有展现乡村变化农业生产乐趣的,节目素材来源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有趣片段。
通过开展群众性活动,目前,万荣县已在各村组建了“妈妈团”排演队伍,特别是解店镇太贾村、高村镇高村、裴庄镇裴庄村等一些常住人口较多的村庄,甚至组建了5、6支“妈妈团”队伍。
乡村“妈妈团”登上大雅之堂
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来没有止步,“妈妈团”的蓬勃兴起,成为万荣乡村文化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霞光。万荣县委、县政府把顺应群众期盼、满足百姓需求,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决定在全县举办“乐善万荣妈妈团”群众才艺大赛,为群众搭建起一个更大的表演舞台,让“妈妈团”这种新时代、新农村、新社区兴起的文化现象从自发走向自觉、从无序走向有序,最终变成全县群众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变成乡村振兴的文化支撑和文化力量……
“乐善万荣妈妈团”群众才艺大赛从今年5月18日启动,分为准备、海选、半决赛、决赛4个阶段进行。其中,海选工作在14个乡(镇)和社区共15个赛区进行,每个赛区选出5支队伍进入半决赛,通过半决赛选出21支队伍进入决赛。
荣河镇党委书记李永强说:“我们镇共有43支‘妈妈团’队伍,参演人数496人,参演的群众白天务工,晚上排练,不参演的群众积极做好后勤服务,各村都争着进半决赛、决赛。活动凝聚起人心,干群目标一致,这对我们建设和美乡村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妈妈团”凝聚的振兴力量
“乐善万荣妈妈团”群众才艺大赛的通知,在全县农村(社区)群众中激起“千层浪”,各年龄段的“妈妈们”踊跃报名,从海选到半决赛再到决赛,一场场全域全民齐参与的“文化盛宴”绚烂夺目。全县累计有500个“妈妈团”、1万多名“妈妈”参演,线上线下的观众超过120万。
如何引领“乐善万荣妈妈团”群众性文化活动变成文化力量?如何通过这些活动增强群众的文化自信?万荣县系统谋划,打出了“组合拳”。
把“乐善万荣妈妈团”培养成“党在农村的宣传队”。宣传文化部门创作了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树新风方面的文艺节目,组织获奖的“妈妈团”排演节目,并通过线上视频发送。
把“乐善万荣妈妈团”培养成“乡风文明的播种机”。引导“妈妈团”把身边的“好婆婆”“好媳妇”“文明户”的故事排演成节目,通过现身说法、巡回演出等形式,潜移默化地把乡风文明的种子播洒到千家万户。
把“乐善万荣妈妈团”培养成“移风易俗的带头人”。全县发出以倡导喜事新办、抵制婚嫁恶俗等为主要内容的“八倡导、八抵制”倡议,全县的“妈妈团”签名承诺,争做移风易俗的带头人。
把“乐善万荣妈妈团”培养成“产业振兴的助推器”。万荣县委宣传部开通“乐善万荣妈妈团”抖音号、微信视频号,不间断地推送“乐善万荣妈妈团”参演节目和日常节目;对“妈妈团”成员进行直播培训,逐步形成“妈妈团”直播销售本地农副产品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振兴。
把“乐善万荣妈妈团”培养成“干群和谐的连心桥”。通过“妈妈团”的演出宣传,有力地促进婆媳和谐、邻里和谐,形成良好家风、村风、民风,不断促进干群和谐,使这种文化成为推动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