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3年11月2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浑源县山阴山村—
科技特派团 送技到农户
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组成的三区科技特派团,赴浑源县沙圪坨镇山阴山村,为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本报记者 翁剑 摄

本报记者 翁剑 通讯员 杨钦

“杜培斌老师,这个药用水泡上可以吗?有没有能实现单垄种植的机器?”11月11日,由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组成的三区科技特派团,赴浑源县沙圪坨镇山阴山村,就作物品种、轮作换茬等关键技术为农民进行了科技培训,讲解了土豆存储、红芸豆种植技术关键要点和注意事项,并深入农户地窖,现场指导药物使用方法。

山阴山村位于浑源县与广灵县的交界处,全村共有耕地1857亩,退耕还林面积1364.96亩,黄芪种植面积2800亩。多年来,村民依靠科技种植土豆、莲豆等作物,种植的土豆成了市场的“抢手货”。“晋署16号就是好,我家种了10亩,亩产3500公斤,每公斤售价在1元左右,关键是这个品种的土豆品相统一,收购商直接到地里收购,十分畅销。”村民刘希官说。

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张永福介绍:“此次培训主要围绕种养殖特色产业和各村主导产业开展,深入了解群众对产业技术的培训需求,‘量身定制’科技培训班,使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同时,培养一批有情怀、接地气、肯钻研的技术骨干,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只有依靠科技的力量,土地才能实现增产,群众才能增收致富。”该村党支部书记侯雁飞表示,“目前,全村土豆种植面积500多亩,年产130多万公斤,下一步将确定以土豆规模化种植为主导的高效产业发展之路,打造山区特色经济作物,让群众有更加稳定的收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理论·践悟
研学旅行:山西文旅产品新样板
科技特派团 送技到农户
晋城市2023年项目建设冬季行动启动
打出古村牌 兴起乡村游
太原海关签发1200份RCEP原产地证书
引导民主党派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