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财经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3年12月2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赛谋城 以赛兴城
——二〇二三年“赛事热”产生持续深远影响

新华社记者 田光雨 丁文娴 夏亮 陈地 卢羡婷

2023年,中国“体育赛事大年”。从天府之国到钱塘江畔,再至北海之滨,第31届大运会、第19届亚运会、首届学青会相继在成都、杭州、广西成功举办。

办好一场赛,提升一座城。借赛事东风,举办地优化场馆设施等“硬环境”、提升公共服务等“软实力”,实现城市能级跃升、国际影响力飙升、群众获得感提升。

城市因赛事而火热,赛事因城市而多彩。在城市与赛事的双向奔赴与互相成就之中,凝聚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共同梦想,折射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赛会变“赛惠”

东安湖体育公园游泳馆,曾是成都大运会游泳比赛场地。大运泳池并未随着赛事结束而“寂静”,如今前来“打卡”健身的市民络绎不绝。据工作人员介绍,游泳馆工作日日均接待200至300人次,周末可达700至800人次。

新建和改扩建的49座体育场馆,是成都最直接的“大运财富”。大运会后,多个场馆推出惠民开放活动,“还馆于民”让更多人感受健身魅力。

“赛惠”不止于比赛场馆。赛事筹办期间,成都累计建成各类公园超1300个,各级绿道5188公里,体育场地设施6.41万个;杭州建成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2243片,共78.9万平方米;广西各地累计建成各类体育场地2万多块,南宁邕江两岸建成10余座滨水公园……

因为赛事,城市增添了“体育基因”,市民也更具“运动气质”。杭州市体育局局长金承龙介绍,杭州亚运会从成功申办到成功举办的八年间,杭州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从40.6%提升至46.01%。

简约不简单

56个竞赛场馆中新建场馆仅12个、设备器材能租不买……杭州亚运会上,大到场馆改建新建,小到纸笔回收利用,“节俭办亚运”的理念融入方方面面。

一组数据展示出节俭办会的力度和技术含量——击剑项目比赛场馆设备设施“以改代采”,节省资金约2000万元;自行车馆优化场馆力学结构设计节省30%钢材;杭州上城体育中心体育场“用旧如新”,节省顶部太阳膜和座椅资金近800万元。

简约不简单,不仅节省真金白银,还节约资源能耗。在杭州亚运会上,推出首个亚运村低碳账户,首次推出大型活动碳中和管理平台,在亚运会历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绿电供应;成都大运会上,大运村内部100%使用新能源摆渡车,新都香城体育中心雨水回收系统全年可节超水3000吨……

一份份绿色“成绩单”的背后,折射的是国家经济飞跃、社会进步和观念转变,展现的是更加开放、自信、从容的中国,让世界看到中国用绿色描绘未来的创新力和行动力。

竞技到经济

大运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人走进成都的大街小巷,从盖碗茶、火锅、串串,到杜甫草堂……在市井气息中感受成都人的热情友善,并将这份热情传递给世界。

在杭州亚运会淳安赛区公路自行车的“最美赛道”上,不仅能看到热火朝天的激烈竞逐,还有“千万工程”下的乡村蝶变、“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生活场景。

赛事打开了一扇窗,让举办地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对城市发展产生持续深远影响。成都近三年累计签约重大体育产业项目115个,签约金额超过870亿元;亚运会对杭州市GDP的拉动量约为4141亿元,对财政收入的拉动量约为1033亿元,对就业人数的拉动量约为67万人;广西以学青会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

以赛谋城、以赛兴城,打通从“竞技”到“经济”的逻辑联系,用“赛事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三场重要赛事的举办,是中国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和平发展、造福世界的缩影和写照。迈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的今日中国,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财经新闻
   第04版:深度报道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专题新闻
   第07版:综合·公告
   第08版:综合
新一轮保障性住房建设启动,保障谁?怎么保?谁来建?
以赛谋城 以赛兴城
三部门发文
年末汽车出口运输忙
2023年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四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