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3年12月2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后沟古村:农耕文化的生态画卷

风雨剥蚀的石铺小路、斑驳沧桑的石砌墙壁、各种形状的古老窑洞,深藏在晋中市榆次区东部大山中的后沟古村,在冬天的暖阳下,透出一种朴素和安逸,像遗失在山沟中的一处世外桃源。这里浓缩了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汇聚农耕、民俗、山水、信仰等诸多文化血脉于一体,既有农家日常生产生活的设施用具,也有明清留存至今的古建筑,是北方农耕文明活态文化的完整画卷。

千年古村焕发新活力

走进后沟古村,即便在冬季,也感觉不到那种萧瑟凌厉的寒冷,因为放眼四周,全是让人舒心的暖色调。挂在院门口的一串串红灯笼,散落在地上的一颗颗红枣儿,阳光下的一排排窑洞,一景一物都显现出别样的美丽。

作为榆次境内原始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后沟古村的历史可追溯到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天然的地理优势,加上千百年来因地制宜、因时而变的改造建设,赋予了古村太多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村内有众多的古庙、古碑、古树、古宅,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和穿村而过的古商道,尤其是村内的窑洞群更是千奇百怪、天下闻名,被游客戏称为“后沟窑洞怪、千姿又百态”。

后沟古村是中国第一个古村落保护的样板,2003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古村落调查保护示范基地,并称之为“中国北方世外桃源”“农耕文明的活化石”。从此,游客、知名专家学者和艺术家慕名而至,近距离感受和体验后沟古村的农耕文明。

在古村落,游客常常会遇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常嗣新老人。30多年来,常老一直致力于古村落的保护开发与研究,他熟悉后沟古村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是众多游客心目中的热心导游。

常嗣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还有很多像后沟古村这样的传统村落不断兴起,充分说明中国传统村落实施保护开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别具匠心的民间智慧工程

漫步在后沟古村,“后沟古村 农耕文明”几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一位老农和一头黄牛奋力耕地的雕塑,让人有种穿越时光之感。

顺着石子小路漫步而上,在一处石墙的尽头,有一棵老槐树安静地守望着。作为这个古老村落历史的见证者,它像一位沧桑的老人,为后人讲述着后沟古村的过去。穿过石墙,看到一座距今600多年的古戏台,一串串红灯笼高高挂起,给戏台增添了不少喜气。在这里,不少游客穿上古装,体验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

在古村东北、西北的高处,两条排水系统穿村过院,连接着每家每户,最终通往龙门河,村民们亲切地称它们为“黄龙”和“黑龙”。据说,村里的这套排水系统从来没有坍塌或堵塞过,可与一流水利专家设计的工程相媲美。此外,后沟古村保留有张氏祠堂、将军院、吊桥院、葡萄院等诸多建筑。特别是吊桥院的设计,大门采用“提拉式”开关方式,在全国古村落中都极为少见。

后沟古村的庙宇建筑保留的相当完整,而且自成体系,颇具规模。南有魁星阁,东有文昌阁,北有真武庙,西有关帝庙以及观音堂、善萨殿、山神庙、河神庙、五道庙等18座庙宇。这些古色古香的历史文化陈迹,使小小的传统村落显得更加古朴厚重。

徜徉在“迷宫”一样的街巷,步入独具特色的各式民居,三合院、四合院、窑洞群等错落有致,充分体现了民间智慧工程的别具匠心。

“乡愁”文化助力旅游产业发展

2005年以来,“世外桃源”后沟古村依托留存千年的传统文化资源,坚持保护开发并重,深挖“乡愁”文化、发展旅游产业,走出了一条因文化而兴、旅游而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近年来,后沟古村在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新建了农耕博物馆,通过陈列的物质民俗、复制模型,全面展现了民俗事象的发展轨迹和文化内涵。在传统作坊区,集中再现了豆腐坊、酒坊、酱油坊、醋坊、磨坊等手工作坊的生产场面。

后沟古村汇集了农耕文明的传统经典,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到纯正的自然文化,还可以感受到浓郁质朴的农耕文化。

为继承发扬古村传统文脉,该村将民宿、民艺、民乐等项目进行科学布局并逐步完善。同时,龙门河景观治理、沿河旅游道路建设等项目全面铺开,推动古村开发迈上新台阶。

“农耕文明就是发展底蕴,乡愁文化就是致富机遇。”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范利军说。近年来,以晋中市大力实施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为契机,后沟古村不断规范和加强旅游开发,精心打造出“乡愁体验、古韵后沟”的靓丽名片。

如今,作为农耕文化景区的后沟古村,已成为国内知名的影视拍摄基地、摄影基地、绘画写生基地和农耕文化研究基地,先后获得“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殊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财经新闻
   第04版:深度报道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专题新闻
   第07版:综合·公告
   第08版:综合
编者按
张壁古堡:千年古堡的“流量”密码
后沟古村:农耕文化的生态画卷
湘峪古堡:明代古堡的历史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