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4年3月4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近日从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春运期间,铁路12306平台升级,“钢轨B超医生”活跃在铁路沿线,“机器人”护航铁路安全运行——
“智慧春运”让旅客出行更从容
探伤工正在进行探伤数据分析。 本报记者 姚凡 摄
(扫描二维码看视频)

本报记者 姚凡

2024年春运接近尾声。在近几年的春运大潮中,我们看到许多变化:旅客购票从以前的通宵排队购票到随时网络订票,车站检票从人工打孔检票到刷脸进站,飞驰的列车从绿皮车到复兴号……一年又一年,春运变得更“快”,也更有科技范了。

科技范带来的是“智慧春运”。今年春运,科技要素充斥每个环节,AI系统频频亮相,铁路12306平台升级,信息技术广泛使用,“智慧春运”让旅客出行更从容。

指尖上的“智慧铁路”更便捷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春运的关键词不再是“拥挤”“混乱”,而是“有序”“温馨”,从进站人脸识别、刷身份证和二维码乘高铁、在列车上点美食外卖,到网约车接站……旅客出行的“每一步”都被智慧元素覆盖。

“铁路12306网站自2月11日零时起优化升级了候补购票功能,进一步提高旅客候补购票成功率,旅客操作起来也更加简单。原来候补订单兑现时间最晚为开车前2小时,优化升级后调整为开车前20分钟,旅客选择范围更大。”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客运部党微介绍,新功能可以帮助旅客第一时间抢到自己需要的车票。

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运期间,我省各地车站借助高新技术,不断更新、增设高科技设备,为旅客提供便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旅客带来了许多“科技”便利,大大提升了旅客的乘车效率,也“刷新”了旅客的春运感受,让春运变得灵活起来。

中国铁路总公司分析数据显示,全国铁路各种售票方式中,移动端、电话、购票机等自助购票方式成为主流。交通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让旅客可实时查询列车余票、换乘、停车、正晚点及天气状况等信息,让旅客们的归途不再是两点之间冷冰冰的线段,而是更加温馨的乘车体验。

“钢轨B超医生”活跃在铁路沿线

春运以来,铁路运输压力倍增,安全运输尤为重要。在同蒲线路大同至运城区间,有一群为钢轨体检的“钢轨探伤医生”,他们每天驾驶着钢轨探伤车奔波在铁路沿线,为线路排查隐患,保障列车安全运行。

2月28日清晨5时30分,太原工务机械段钢轨探伤一工区04783车组的探伤工们就来到太原工务机械段介休检修基地,开始做出车前的准备工作。根据安排,他们当天要完成135.413公里的线路探伤任务。

从事探伤工作6年的梁涛是资深的钢轨检测“B超师”,也是钢轨探伤一工区04783车组的车长。每次出车作业前,他都要带领车组人员提前2小时上车,对列车制动、检测装置等关键部位进行细致检查,确保当天检测任务可以顺利进行。

“耦合水已开,探轮下放到位,可以开始作业。”“司机明白,准备开车。”7时50分,随着施工命令的下达,车组的“神探”们熟练驾驶着钢轨探伤车缓缓驶出太原工务机械段介休检修基地,开始了一天的检测作业。

上午11时15分,回放员任锦涛发现3处异常波形,疑似一级伤损,经验丰富的梁涛迅速调取数据,反复对波形进行周期对比,多次确认排除了伤损隐患。“干我们这行,不仅要判断准确,更要严谨细致,要有鸡蛋里挑骨头的那股劲儿。”梁涛说。

中午12时45分,列车稳稳地停靠在太原客技库内,当日检测任务顺利完成,探伤工们简单吃口饭就迅速投入到探伤数据的分析与整理中。春运期间,在梁涛的带领下,车组人员奔赴南同蒲、北同蒲等旅客列车运行繁忙的线路对钢轨内部伤损进行检测作业。截至目前,对同蒲线路的有效检测里程达1646.567公里,为铁路运输的安全保驾护航。

“机器人”护航铁路安全运行

2月25日,正月十六,学生返程客流进入高峰时段。王留伟早早来到班组,和同事们一起检测他们的“机器人”工友是否可以正常出工。

王留伟是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公司太原车辆段太原动车组运用所的一名探伤工,他所在的班组负责管内92列动车组空心轴探伤任务。

做好准备后,王留伟牵着他的“机器人”工友来到要检测的动车组旁。他将轴端零件拆卸下来认真擦拭后,将轴端挂上适配器,把探伤机与空心轴固定。随后,王留伟在电脑上输入对应的轴号,“机器人”小伙伴的工作就开始了。

动车组探伤不同于其他作业,由于空心轴内部靠肉眼很难观测,这就需要“机器人”小伙伴的助力。

可别小瞧这些“小家伙”,它的探针可伸进动车组车轮的车轴里,发出超声波,从而检测车轴是否有裂痕。

“探伤机通过超声波反射传输的方式,可以全自动、无死角地把检测位置通过波形、斜线、红点等不同的表现形式显示在电脑屏幕上。”王留伟指着屏幕介绍说,通过分析图形和数据,可以判断轴身是否损伤,并确定损伤的位置和大小,及时排查轮轴存在的安全隐患。

为了杜绝因“机器人”误差造成安全隐患,王留伟和工友们还要进行一次人工校验。核验完毕后,他牵着“机器人”工友向下一列车走去。

春运,承载着万千旅客对团圆的向往,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正在进行跨越式发展。科技赋能,一条条钢筋巨龙在神州大地上不断腾飞。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财经新闻
   第04版:公益
我省数家A股上市公司回购股份
全力以赴冲刺首季“开门红”
将开展“全员双录” 可回溯管理工作
备足农资保春耕
联合开展“爱耳日”宣教活动
我省SoReal焕真·平遥科技艺术馆名列其中
“智慧春运”让旅客出行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