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消费旺,出游热,投资忙。今年2月份,我国迎来农历春节,节日消费热潮涌动,节后多地重大项目陆续落地,招聘用工市场逐步升温。大家铆足干劲抓生产,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观察之一:
节日消费热潮涌动
春节期间,位于沈阳市和平区的“老北市”人气爆棚。每当夜幕降临,老北市便开启“龙凤齐飞”的表演,吸引众多游客驻足。
“我们一直在探索文旅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创新呈现。”老北市景区商业重构项目负责人张远义说。节日期间,辽宁全省160余家重点商贸流通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4%,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5%。
除了品美味、逛市集、游美景,龙年春节档的电影消费同样“红红火火”。从上海出发,自驾车回安徽阜阳过年的李媛一家,大年初一在阜阳万达影城观看了《飞驰人生2》。“人特别多,几乎满座了。”李媛告诉记者。
全国票房居前列的城市中,出现了苏州、青岛等热门旅游目的地。人们在返乡中、出游时,也顺便看一场电影,呈现“边游边看”的新气象。
节日期间,上海35个商圈的线下客流总量2873万人次,同比增长11.9%;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达24.89亿元,购物人数29.77万人次,人均消费8358元;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文博机构人气爆棚。
观察之二:
新春开工振奋“龙马精神”
在比亚迪深圳总部基地,总装产线上一片繁忙。包括比亚迪在内,2023年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达253万辆,占全国的26.8%。
“当前,中国汽车品牌在国内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电动化、智能化重塑汽车市场,为国货潮牌发力高端市场创造了新优势、新机遇。”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说。
围绕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广东正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5G、集成电路、纳米、生物等四大产业创新高地。今年,广东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8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
2月18日,福建省泉州市。1000多位民营经济代表齐聚一堂,参加2024年泉州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共迎新年“礼包”。具体内容包括设立超亿元企业研发投入奖补资金、推动不少于2万亩低效用地盘活等。
营商环境之于企业,如同水源、土壤之于草木。上海召开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发布7.0版行动方案,这是上海连续7年在开年吹响优化营商环境的号角。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营商环境建设处处长卢爱国说,这一行动方案提出150项任务举措,推动解决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难点痛点问题,要让企业有感受。
观察之三:
新质生产力加快布局
培育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2月以来,各地加快布局,推动新质生产力“破题成势”。
校长、院长、所长落座主席台,企业家、科学家成发言主角……2月20日上午,武汉市连续第3年召开科技创新大会。会上公开的一组数字引人瞩目:2023年武汉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2000家,总量达到1.45万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03家,总数达到309家。
“武汉从供给侧、需求侧、服务侧同时发力,为各类创新主体做优生态、做好服务,以高效能的成果转化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武汉市科技创新局副局长胡军说。
2月26日,陕西西咸新区举办2024年一季度重点项目签约仪式,78个产业项目总投资达607.21亿元。新能源装备、航空航天科技……细数签约项目,科技创新成为关键词。
点火、发射、升空……2024年新年伊始,“北京制造”的引力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将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包括引力一号在内,接连升空的商业航天运载火箭,都有一个产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这里已聚集50余家航天企业,覆盖运载火箭、卫星研制等领域。
“我们将持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说。
观察之四:
招工求职着力稳就业
从跨省招工、专车专列接人返岗,到密集招聘、发布稳企拓岗新政策……新春开工,各地全力保用工稳就业,努力跑好龙年经济发展第一棒。
正月初十,上午8时18分,浙江好易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开工仪式,员工们排队领取开工红包。“过去一年,我们订单量稳步提升,目前300多名一线员工已返岗,根据今年生产计划再招200人左右。”公司行政部经理王英信心满满。
来自人社部的统计显示,截至2月24日,全国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2.5万场,发布岗位1600万个。人社部就业促进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企业开工复产、农民工返岗平稳有序,呈现出人勤春来早、节后开工忙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