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4年4月27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标题

(上接第1版)

新能源产业开启换道超车“新赛道”

3月13日,山东日照兴业集团董事长丁杰如愿拿到了一张营业执照。距他来山西省侯马市考察仅仅一天,一项投资过亿元的“光储充换”车网互动一体化千里新能源大通道项目正式落地。

拿到电动重卡物流的营业执照后,丁杰将在从山东省日照港到山西省侯马市的公路上布局充换电站,建设一条新能源大通道,满足超2000辆传统燃油重卡转为电动重卡的需求。

“实现电动重卡替代后,物流成本将下降20%至30%。从侯马到日照有960多公里路程,一个来回每吨货物就能节约成本约50元。”丁杰说。

随着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相关产业在山西落地,各类新能源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追风逐日之间,传统能源大省山西在新能源赛道上加速奔跑。

在山西大同,晋北600万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正在建设中。全部建成后,这一基地每年可向京津冀输送清洁电力270亿千瓦时。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数据显示,去年山西发电量达4376亿千瓦时,每4度电就有1度是清洁电力。

与此同时,山西以打造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为目标,加强延链补链强链,做强做优“链主”“链核”企业,通过“一企成一链、一链成一片”,推动光伏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以正在建设的晶科能源山西项目为例,目前已签约36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光伏产业生态链加速形成。

立足省情,山西把推动能源产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协调协同发展,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能源革命的关键所在。在山西确定的1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中,直接与新能源相关的就有5条。除光伏产业链外,还有风电装备、氢能产业、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产业链。

弥合短板栽好营商环境“梧桐树”

“北方无霜期较短,每年项目建设的有效时间很宝贵。传统的建设项目审批手续繁琐,企业拿地后要花费大量时间跑手续。”山西省自然资源厅权益处处长王满说,为破解发展短板,山西以开发区为主战场,多部门联动,纵深推进“标准地”改革。

不少受访企业负责人表示,过去,节能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洪水影响评价、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事项,都得由企业自己跑,全部跑完才能开工建设。

改革后,山西将上述7项区域性评价全部由政府统一免费提供,单个建设项目不再开展相关专项评价。在此基础上,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又增加了文物保护和考古许可等评价项目。

中联恒创(临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栋说,公司去年落地山西临汾,从土地摘牌到施工许可证办结,最快也要107个工作日,实际只用了37个工作日,“完全超乎了我们的预期”。临汾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白建成说,“标准地”改革发挥了关键作用。企业拿地前,300多亩建设用地所需的区域能评、规划环评等区域评价已由政府事先完成。

随着“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一业一证、一表申请、一证准营”等措施的实施,山西项目建设审批效率明显提升。同时,山西运用“啄木鸟”工作机制,推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制度,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创新“企业安静期”制度,规范涉企监管执法,以政府服务的暖心筑牢企业发展的信心。

针对营商环境的痛点堵点,山西省纪委监委牵头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政治监督专项检查、治理“新官不理旧账、政策不兑现等破坏营商环境问题专项整治等,让群众和企业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与此同时,山西省政府狠抓专项检查问题整改,去年推动各级各部门整改问题1437个,健全完善制度723项,规范各级政府自觉守信践诺。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评价报告中,山西成为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的5个省份之一。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赵东辉 梁晓飞 王劲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综合
让企业和消费者分享政策红利
实施制造业技改升级工程
三举措推动家电以旧换新
太原理工大学举办“空天科普”活动
清徐:“科技管家”让果蔬大棚更“智慧”
我省大同云冈石窟等5家景区上榜
既要“含绿量” 又要“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