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4年4月27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徐:“科技管家”让果蔬大棚更“智慧”
现代农业技术让果蔬大棚更具科技范儿。 本报记者 王媛 摄

本报记者 王媛

在“点击即可完成工作”的时代,智能家居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只要有网络,便可操作家中的设备。如果将智能设备与蔬菜种植相结合,会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近日,清徐县的智慧果蔬大棚给出了答案。

“现在,我可以通过手机小程序远程放棉被给蔬菜保温,太方便了。”55岁的陈吉贵是清徐县西怀远村人,几年前还在为自己年纪越来越大,干农活的体力和精力能否跟上而担心。如今“科技管家”入驻了果蔬大棚,他心里的这块石头也落了地。他告诉记者:“以前年龄大了就种不了地了,现在有了‘科技管家’,省力、省工、省时,干农活轻松了不少。”

“科技管家”不仅让年长的陈吉贵减轻了劳动强度,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乡村搞种植。

4月25日中午11点,杨房村村民夏晓飞的大棚里气温接近30℃,几位村民正忙着栽西红柿秧,过去高温栽秧总是出现死苗死棵,而现在这个问题不存在了。“我11点多栽的秧,怕天气太热,就用手机控制把棉被放下来了。”夏晓飞有8个大棚,有了“科技管家”,日常管理仅需他和父亲两人,栽秧收果时雇几名临时工就能快速完工。在他家的大棚里,补光灯、智能水肥一体机、电动运输小车等一应俱全。

夏晓飞算了一笔账:“我这个大棚光主体成本要22万元,加上智能化配套设施,需要将近28万元。前期先交了2万元,统一贷款不到7万元,两年的无息贷款,个人总共掏了不到9万元。”近年来,我省按比例补贴专项资金扶持设施农业发展,好政策搭台加上科技助力,村民的种植热情越来越高。

杨房村村民杨永东有7个大棚,每年收入20多万元。他说:“我从去年9月份到今年1月15日采收了一茬西红柿,一亩半大概能生产1万公斤左右,可以卖4.5万元,保守估计可以挣3万元。”

传统农业遇上先进技术,农业生产便充满了科技范儿。大数据互联互通,智慧分析节约人力,管理也更科技化、透明化。“我们的决策系统可以给农户做决策提供一些相应依据,当用户触发西红柿的种植模式,决策系统会自动控制通风、补光的时间,联动大棚内的所有自动化设备,会给作物提供更合适的生长环境。”方圆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刘晓军说。

据了解,今年,清徐县还将发展规模化设施农业2000亩,因地制宜改造老旧温室300亩,高标准打造20个设施农业标准化、绿色化生产园区,全面提升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运行能级和质效,以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等方式使农业生产更智慧、更科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综合
让企业和消费者分享政策红利
实施制造业技改升级工程
三举措推动家电以旧换新
太原理工大学举办“空天科普”活动
清徐:“科技管家”让果蔬大棚更“智慧”
我省大同云冈石窟等5家景区上榜
既要“含绿量” 又要“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