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4年5月15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助力更多劳动者家门口就业
——阳泉市矿区三策并举推进零工市场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郭强 通讯员 石翠千

就业难、薪酬低、稳定性差,一直是困扰零工人员的难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是政府部门和领导们最牵挂的民生实事之一。

2023年6月,阳泉市矿区零工市场正式运营,让当地零工者有了“歇脚地”,给用工方吃了“定心丸”。

就业全链条,让“找活”更便捷

零工人员大多是弱势群体,有的年龄偏大,有的处在失业或下岗状态,有的既没技术也没资金。针对这种情况,阳泉市矿区不断创新就业服务模式,积极推进零工市场建设,为劳动者提供零工就业全链条免费技能培训、劳动保障维权等多项服务,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

5月10日,记者在矿区零工市场看到,工作人员或为应聘人员登记零工信息,或为招聘企业负责人介绍招聘流程,一派忙碌景象。

“过去,零工人员由于信息不通,常常在马路边举牌找工作。一些单位想要找人干活,也只能去路边找人,供需双方匹配效率较低。矿区零工市场正式运营以来,引入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开展专业化职业介绍服务,实时更新发布零工市场信息,主动为用工企业提供岗位发布平台,为零工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帮助双方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对接,切实解决用工荒与就业难的问题。”矿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雷红娟介绍说,“通过探索‘雇主+互联网+零工’的工作模式,我们打造了线上和线下双模式零工就业全链条公共服务平台。除了线下咨询登记业务外,用工单位和零工人员还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抖音、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发布招工和求职信息,多渠道促进、保障就业。截至目前,共登记零工691人,发布岗位需求542条,开展招聘会6场、岗位推介5次、宣传活动8场、线上直播2次。”

技能培训,让“饭碗”更稳当

“缝到这个地方的时候,留一个小口,把流苏穿过去,再缝好就可以了。”“你这里缝得不太对,针脚小一点。我帮你缝两针,你看一下。”日前,记者在矿区零工市场举办的“非遗传承,绽放文化魅力”技能提升培训会上看到,阳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布艺刺绣代表性传承人梁兰花正在耐心指导学员刺绣。

矿区零工市场以灵活就业为载体,对接引进手工活项目,将零工市场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特邀市级非遗传承人梁兰花、武丰珍、王慧英,通过“手把手”培训方式,向辖区广大零工人员传授布艺刺绣、沙画、剪纸等技能。目前已开展6期相关培训班,培训170余人。

权益保障,让就业更体面

“我文化水平不高,以前找活儿干最怕的就是雇主不靠谱,最后白忙活一场。现在,零工市场提前把关,多了一重保障,心里踏实多了。”日前,在矿区零工市场的牵线下,从事家政行业的杨丽勤与很多客户达成了合作。

零工人员流动性强,工作碎片化,工资能不能及时足额支付、发生工伤找谁赔偿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为此,矿区零工市场设置了综合咨询窗口,为零工人员提供政策和法律咨询服务,引导用工方合法用工。通过与劳动监察部门联动,与税务、审批等部门和律师事务所合作,帮助零工人员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共为30名零工人员追回被拖欠薪资6190元,协助处理劳动纠纷2起。

打造环境舒适、有就业保障的零工市场,让所有零工人员都愿意进入温暖的“零工之家”,体面地、有尊严地谈业务、揽活计,这是矿区零工市场的建设初衷和发展目标。如今,越来越多有需求的灵活务工人员从“找活”这件“小事”中感受到了城市治理的温度和生活的美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综合
260余名选手参与
优势叠加,走出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左云路径”
“表里山河地勘人”文艺采风活动启动
“公转铁”发力,让现代物流运输更畅通
晋城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不负“芍”华 “药”君共赏
晋中:300余家用人单位高校“摆摊”招才
助力更多劳动者家门口就业
长治:千余人与招聘企业达成就业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