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太原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山西经济网 | 站点收藏  
2024年5月28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果蔬大棚:托起农民增收新希望
—尖草坪区柴村街道见闻
(扫描二维码看视频)

本报实习记者 姚雅馨

近日,在尖草坪区柴村街道广袤的田野上,一座座大棚内生机勃勃,在村民们的辛勤耕耘下,多种果蔬结出累累硕果,撑起了村民增收的“聚宝棚”,也走出了一条别样的乡村“振兴路”。

该街道摄乐社区通过发展集体经济,依托山西青草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300万元,建成60亩温室及配套项目,采取“村+承包户+农户”经营模式,带动附近村民就业约60人,年销售预计达400万元,温室大棚托起了群众致富的希望。

山西青草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晓鹏介绍,目前,摄乐社区大棚中种植的黄瓜、西红柿、西葫芦已经成熟可以采摘,而使用了无土栽培技术种植的蓝莓还未长成,将于明年元旦期间上市。宋晓鹏说:“我们还投入30多万元,引入了水肥一体机和水处理设备来辅助蓝莓种植。通过智能化种植方式,2个工人就可以管理4个蓝莓大棚。”此外,摄乐社区的土墙日光温室大棚也是一大特色。大棚内的工人告诉记者,这种大棚类似窑洞,冬暖夏凉,给棚内果蔬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与摄乐社区一样,杨家村也使用了土墙日光温室大棚。目前,大棚中种植的甜瓜已经成熟,开始对外销售。村民老陈感慨道:“之前,我的收入主要靠种地和外出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有活儿干,还比以前挣得多。”

在呼延村,致富的关键词是“找对销路”。该村通过村企合作,引进多家企业,建设了集蔬菜种植、分拣、储存、销售于一体的完整链条。

劲往一处使,自然会水到渠成。村民自己也在努力寻找销售渠道。去年,“90后”村民王倩茹回到家乡。“去年,我每天都会去周边集市,寻找合作的企业、商贩,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在我的大棚里种的菜基本不愁卖。”王倩茹告诉记者,除了通过商贩批量销售,她每周还会接待一些前来采摘的市民。

王倩茹对大棚未来的发展规划与柴村街道的振兴思路不谋而合。据了解,该街道将持续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依托当地旅游资源,积极探索“观光+采摘+旅游”三产融合新模式,不断壮大果蔬大棚种植产业,为群众蹚出一条产业发展新路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 ICP 备 11001212 号 主办:山西经济日报社
 
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报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报全文。本报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报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报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财经新闻
   第04版:太原新闻
   第05版:专题新闻
   第06版:专题新闻
   第07版:综合·公告
   第08版:公益
“青年博士太原行”来了
果蔬大棚:托起农民增收新希望
践行新时尚 分类志愿行
以“为梦想保驾护航”为主题
“小电梯”里蕴含“大民生”
小店区第二届 中医药文化节赓续传统精华
“热浪”来袭,消暑产品热得烫手
让“烟火气”更有“文明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