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向宇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无论是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出台,为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推动全省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打开新局面。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我们必须深入结合山西历史底蕴和现实基础,挖掘“晋”优势,打造“晋”特色,凝聚“晋”力量,展示“晋”形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引领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阔征途中谱写出铿锵有力的山西篇章。
着眼于“势”,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职责,也是体现思想政治工作价值的关键所在。回望峥嵘岁月,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围绕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保证。历经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我们步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不同于以往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坚持观大势、识大局、谋大事,打造有境界、有胸怀、有作为的思政工作新格局,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注入更强劲的思政力量。认清形势,扛起时代使命。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呈现万千气象,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宏观环境随之变化,必须深刻把握新时代赋予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责使命,始终把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之深度融合,自觉提高站位、高标定位、蝶变进位,扎扎实实为治党治国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把握大势,找准破题方向。对山西而言,如何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率先破题、走在前列,如何在信息化浪潮中应对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重大考验,如何推进媒体融合、文博文旅等重点领域改革,成为我们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及时捕捉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的信号,加强对重点领域的分析研判,找准切口,精准破题,保证工作的前瞻性、先进性、引领性。引领局势,争取工作主动。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必须牢牢掌握领导权和主动权。要压实思想政治工作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持续健全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让思想政治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切实增强应对复杂形势的能力,筑牢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堡垒。
夯基于“理”,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壮筋续骨、固本培元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也不能没有科学的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引。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们必须将其作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在科学指引下持续加强、夯基垒台。在深化中练好“基本功”。理论学习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是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终身必修课。要持续推进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结合全党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将思想政治理论作为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发挥好“关键少数”示范引领作用。要将政治理论水平考察作为政工队伍准入的关键环节,教育引导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先学一步、深学一层,确保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政工队伍的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在内化中用好“金钥匙”。为学之实,固在践履。理论学习的内化就是在学懂、弄通、做实上循序渐进,实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深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回答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证明理论,从实践中再学习,实现以学促行、推动发展。在转化中拧紧“总开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效发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舞斗志、团结奋斗的重要作用,就要管好思想“总开关”。要时刻聚焦干部群众思想行为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动向,因人施策、精准滴灌,实现思想意识和思想方法的改造,提升精神境界,规范思想行为,确保干部群众头脑清醒、思想坚定、行动有力。
融学于“行”,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开放交融、互促共进
开放交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选择,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没有思想的真正解放,就做不到实事求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打开开放交融之门,放宽视野、开阔格局,坚持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相结合,在对外开放上大做文章,不断碰撞出思想政治工作新的火花。参观见学集百家之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飞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实践,树立了一批又一批先进典型,为各领域工作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博采众长,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通过走出去开展全国性的现场观摩活动,在实地体验中研机析理、辨伪存真、去粗求精,深入结合实际情况,将学习成果嫁接到工作实践当中,在经验转换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交流经验荟灵思之萃。交流产生思想,碰撞产生火花,经验交流是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的重要途径,在推动工作落实上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要建立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定期研判机制,从理论研究、方法探索、经验总结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要经常性聚在一起进行经验分享,激发思想的多元性和思维的发散性,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促进工作的目的,在复制推广经验做法中实现跨越式发展。考核评价促效能之实。考核是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尺,也是推动工作的“指挥棒”。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必须建立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组织思政工作专家走进责任单位边考核、边调研、边推进,将测评结果纳入相关监督检查、巡视巡察和综合考核,让“软指标”变为“硬约束”,有效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化教于“形”,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继往开来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凝聚了我们党领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深邃理论洞见和丰富实践经验,自今年以来,热度不断攀升,社会各处都涌动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热潮。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将新的生产力理论作为重要内容,推动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同时也要把新质生产力创新、质优、先进的特征注入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推动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切实提升发展“加速度”,注入工作“持久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向“新”而行,以“质”致远。让形式更“活”。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伴随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以及当前人们思想多元、彰显个性的趋势,思想政治工作更要创新形式、丰富载体。要做好主流媒体体系构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新媒体新技术高度融合,从传统纸质媒介宣传向多元化全媒体传播渠道蝶变,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把课堂延伸到实践现场、竞赛擂台、剧目展演等多种情境当中,打造行走中的思政、地图上的思政、故事中的思政等,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感和吸引力。让成果更“足”。将书面成果转化为具体工作举措是确保思想政治工作有生命力、有战斗力、有正能量的根本举措。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研究向实践延伸,寻找有实践价值的课题方向,探索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破解难题的更好途径,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检验。要加强对基层优秀案例的提炼总结和对优秀研究成果的总结推广,把实践中形成的管用办法归纳好提炼好宣传好,在示范引领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整体提升。让调研更“实”。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要紧跟时势变化,深入调查了解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动态,围绕各领域迫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解决的问题,围绕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解剖麻雀式的调研,发现和总结基层的鲜活经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开创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撑。
寓教于“乐”,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春风化雨、深入人心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对象是人民,依靠力量是人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把为民惠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让思想政治工作既鼓舞人心更深入人心。突出联系群众的日常性。要坚持把沟通、协商、谈心等方式运用在日常,了解不同社会人群的心理状态、工作状态、思想动态,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广泛覆盖与分类指导结合起来,帮助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性。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探索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懂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化拓展群众性主题实践,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推动优秀文化成果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村镇,打造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平台,让人们通过一首歌、一个故事、一台戏、一个专栏,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确思想启迪,在润物无声中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凝聚起来。提升服务群众的自觉性。把为民惠民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才能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和价值。要持续加大人文关怀力度,加强特殊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开展关心关爱服务,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赢得信任和支持。要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思想政治工作的“试金石”,认真倾听民声反馈,及时在政策制定、落实方式上进行优化调整,交出一份有温度、有质感的思政服务新答卷。
(作者为山西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秘书长)